第4章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 / 2)

终南山间,绿荫之下。

李祐跪在一座崭新的墓碑前,碑前放着几个新鲜的野果,一碗山间清泉。

碑上写着“爷爷张公之墓,孙李祐立”。

老太监最终并未选择服下丹药,而是在内伤爆发下含笑闭目,与世长辞。

坟是白头老翁帮忙挖的,碑是李白帮忙刻的,字是李祐要求这么写的,毕竟山野之间也不会有人来计较什么礼仪尊卑。

只可惜,到最后老太监也没告诉李祐他的名字。

李祐恭恭敬敬的给墓碑磕了几个头,道:“爷爷,终南山风景秀丽,您就在此安息吧,待李祐修行有成,再回来看望您。”

说完,李祐也不再矫情,径直的站起来对李白道:“师父,咱们走吧。”

李白抚须颔首,牵起李祐的小手,对那白头老翁道:“老丈,这回我真要走了,您虽吃了我的丹药,百病不生,或可以多活几年,但还需防备着叛军殃及无辜,所以还是离远些隐居吧。待你驾鹤之际,我再来与你叙旧。”

眼前白头翁虽是一凡人,但一年多来的相处,李白也感受得到白头翁不俗的学识。

白头翁对古之经典拈手即来,甚至许多为学为政的观点让李白都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白头老翁至今仍然还肯置信自己遇到了李白,可是他服下那枚丹药之后确实能感觉到自己仿佛年轻了至少二十岁。

他心中不由想起了关于史书上李白寻仙问道的故事,如今看来都是真的了。

不由令人唏嘘,那样优秀的李太白,谁不愿他长生呢,史书上关于他逝世的寥寥几笔,曾让多少人心寒悲戚。

白头老翁叹道:“能得见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李太白一眼,此生也算无憾。既如此,那老夫可得好好活着,能得李太白挂念,说不得老夫还能上了你的诗歌,千古传唱呢。”

“倒是这孩子,小小年纪便如此有情有义,又得太白教导,想来以后也是位明主。只可惜老夫过惯了山野生活,年纪也大了,否则必然追随辅佐。”

却不料老翁话音才落,却见李白眯着眼,微微沉吟后便高声唱道: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祐瞪大了眼睛,原来《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首诗是这么来的吗?

眼前这老翁就是斛斯山人?但这老翁孤身一人,不见开门童子啊?

不对,我不就是个三岁童子吗?

前世的李佑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最崇拜的也是李白。

可如今,得知自己竟然有幸参与了李白的一句,那是何等的荣耀,名流千古啊,虽然名字都不带提的。

李祐现在有点理解这老翁的心情了。

老翁得此一诗,眯着老眼品味良久,半天才缓过神来大声称赞。

“传闻李太白斗酒诗百篇,如今无酒也能瞬息成诗,老夫信了。”

“无憾矣!无憾矣!哈哈哈哈哈!”

老翁开怀的笑声在山间传响,让人也不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李白则是静静地等待老翁平息心情,才再次道:“老丈,有缘再见了!”

“如此,那便有缘再见了!”

老翁心满意足的拱手离去。

李白也带着李祐拱手回礼。

说着,李白背起了小小只的李祐,往着山林深处走去。

李祐则是在李白背上回过头来向老翁挥了挥手,老翁见状也露出慈祥的笑容,向李祐挥了挥手。

一老一少的挥手为本次的离别画上了句号,若有缘或能再聚。

可传闻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从此仙凡两别,此一别或将是永别。

-------------------------------------

李祐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

他只记得李白背着他行走在终南山中,随后没撑住便睡着了,醒后便来到了这方地界。

远处的高山此起彼伏,层次分明,虚实有别,却又相互交错,其间有仙雾翻腾。

山间溪流交汇于山脚下,聚成一方清澈碧绿的湖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