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负二楼的起点 7、喝茶的贵人(1 / 1)

邹云上班的这个茶楼规模在盛都还算数一数二的,当然也带着棋牌和餐饮,市场需求如此。与邹云理想的清茶馆当然有差距,但是一步一步来吧,老师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盛都茶区主产红茶和绿茶,长江大峡谷正好在盛都境内,这里水汽充沛,茶山常年雨雾弥漫,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茶园在400米-800米不等,最适宜茶树生长,其中六峰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便是茶叶,盛都的茶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陆羽的《茶经》里记载的“山南,以峡州上……”便是说的长江大峡谷茶区的茶叶品质优异,到了清朝末年省城被设作通商口岸,英商便在六峰县城设立了茶叶集散地,包括邻省的茶叶也从这里走水路转运到省城出口到欧洲,因此人们便把盛都出去的红茶统称“盛红工夫茶”。这里的“工夫”当然与李小龙的功夫无关,说的是制作这种红茶要经过几十道精制工艺,颇费工夫,因此叫作“工夫红茶”。到了80年代,全国的绿茶市场兴起,盛都也开始改制绿茶,好山好水,当然出好茶。由于盛都是依江而建的城市,这里自然形成的是码头文化,饮茶的习俗也较为粗放,一撮茶叶在杯子里一冲,就是一杯茶了,不像南方人那样讲究的喝功夫茶。这里说的“功夫茶”与前面说的“工夫红茶”又不一样了,“功夫茶”说的是泡茶的技艺,需要一点功力才能把茶泡好,“工夫红茶”说的是制茶技艺,一字之差,意境千里。

六峰县也是土家族聚集地,这里的居民还保留着很多土家人的习俗,一般家里办红白喜事或其他重要的人生大事,茶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地处高寒山区的六峰县人,常年有御寒祛湿的需求,因此他们都是喝“罐罐茶”,山里随处可取柴薪,家家户户都设有“火塘茶室”,既是人们闲暇取暖之处,又是人们饮茶聊天的地方,熬罐罐茶的方法很简单,一般用一个陶罐在火上预热后,放入茶叶烤香,烤的过程不断翻滚茶叶,直至烤出焦糖香,然后冲入滚烫的水,也可加入一些食材,如红枣,米花之类。米花就是炒熟的大米,小孩子爱喝甜口,加入一点白糖,真是人间美味。

邹云当初选这个专业纯属误打误撞,她自幼没什么喝茶的习惯,小时候父母在外开早餐店,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倒是常年喝茶,从未见过她喝白开水,只是现在回想起来,奶奶的那些茶,怕是不知道是哪一年的陈茶,好茶喝不起呀。邹云印象最深的一次喝茶,是有一次感冒了发高烧,奶奶自有她的偏方-----应该每个农村的奶奶都有自己的偏方吧~,奶奶拿着她的搪瓷缸子,抓了一撮茶叶,加了生姜和红糖,在烤火盆上浓浓的煮了一杯,那味道又甜又苦又涩,喝的想吐,奶奶逼着她连喝了几杯,第二天起来真的烧也退了,鼻子也通了,神清气爽。后来奶奶在高三那年过世了,在以后做茶的这些年里,邹云只要感冒,就会按照奶奶的方子,煮上一壶姜茶,聊以自慰。

这天邹云上早班,因是一个工作日,上午一般没什么人,邹云在一楼巡视着,顺带一下迎宾。茶楼一共上下三层,一楼品茶,二楼餐饮,三楼棋牌。总的来说喝茶打牌的人多,专门来品茶的人极少,除非有商务会谈之类的。那还是酒文化盛行的年代。邹云百无聊赖的转了两圈,打开茶叶柜取出一泡月光白,烧上一壶水准备独饮,这时候进来一个客人,径直走到茶台前坐下,邹云一见是常来的林总,赶忙起身招呼,林总摆摆手,说“我等朋友来吃饭打牌,在这先坐一会。”

“我正准备泡茶,您来的正好,有口福”邹云笑道,家里虽然只开早餐店,邹云也知道服务行业笑脸迎人很重要。

“这是什么茶,叶子这样的粗大”林总看着茶荷里的茶叶,盛都人只知道绿茶以细嫩为佳。

“这是云南的月光白,也叫月光美人,相传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制作而成,那边的茶树都是大乔木,好几米高呢,长出来的茶叶比我们这边的茶型要大一些。”邹云嘴里说着,手上并不停。

“还月光美人呢,说的这样好听,我也看不出什么美感嘛。”林总不屑。

“你看这茶采用一芽二叶的原料,经过萎凋和轻微发酵后晾干,干茶成型后叶片呈黑色,芽头肥壮饱满披满白毫,看上去宛如夜空中的一弯新月,因此叫“月光白”。”说话间茶已泡好,邹云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倒入林总面前的品茗杯,伸掌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林总闻了闻茶香,呷了一口,说“口感还可以。”

“对呀,您可真会喝茶,你看这茶汤色也透亮,口感也香甜细腻顺滑,是不是称得上月光美人呢?”邹云又笑。

林总也笑笑,看着邹云不答话。邹云想着同事们都说林总是个有钱人,今天得卖点茶叶给他,这个月还差业绩呢,但是又不好意思直说叫客人买茶-----彼时还是个生涩的服务员呢,想了一想,便说道:“林总,您也是老客户了,难得你喝的惯这个茶,我送你一罐你带回去喝吧?”“你送我?这店是你开的吗?”林总故意问到。

“哎呀,林总取笑我,我哪开得起这么大的店,就是单纯的想跟你分享这个好茶。”邹云蹩脚的撒谎到。

“那行吧,我带去给朋友们喝喝,喝的好我再来买。”林总这个岁数比邹云的爸爸小不了几岁,怎么不明白邹云的小心思,眼眨眉毛动,这小丫头。

邹云一听眉开眼笑,赶紧拿出茶叶来装好,她当然没有权利随便拿东西送客人,这些都会从她的工资里抵扣,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只要做成一个单子,这一罐茶叶又算什么,林总是常客,平日观察他也不会贪这点小便宜。接着两人喝着茶又闲聊了一会,林总得知邹云的年龄和自己的妹妹一样大,看她工作认真又青涩的样子,一时觉得还有点可爱,看她的眼神不免多了点东西。邹云还在为营销半成功心中暗喜,全然没在意林总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一壶茶喝的差不多,林总等的人也也已到齐,一行人便上楼去了。

之前虽在大仙山卖茶叶也算是销售,但那是一锤子买卖,不必考虑回头客,因此也谈不上什么经验。现在邹云想,我在这里美其名曰茶艺师,实质和服务员也没什么区别,至少客人都是这么称呼的,得让客人认识到我的专业性,和其他那些服务员区别开来,这样将来我自己开店的话,客人也认可我的专业,忠诚度会更高。那时盛都的茶馆行业才开开始,大部分客人对茶叶品质的好坏并没有什么专业水平,于是邹云多留了个心眼,凡是来吃饭打牌还额外点了茶水的,或是来茶座商务会谈的,但凡是对茶叶有点消费意识的,都会更加认真的服务,并留下别人的电话号码。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就挨个给客户发信息,有时候是温馨的问候,有时候会发一些茶叶小知识,起初并没有什么人回应,坚持了一两个月,便有进店来的客人点名要邹云去泡茶,邹云的业绩也水涨船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