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半首《青玉案》(1 / 2)

“无耻!太无耻了!”老愤青王文通在刘琦的书房里叫喊着。

青阳县出了这么荒唐的判决,很快地连老学究王文通也知晓了,赶紧让人嗖刘琦布店的伙计打听到刘琦家住址,然后亲自登门拜访。

刘琦有点吃惊的看着王文通,也拍了一下茶几以示同意王文通的话。打输官司的刘琦心情肯定不悦,但官府是不能得罪的,而且刘琦的心情第三天就平伏得差不多了,毕竟生意和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而坐在书桌后面椅子的唐淼,看着王文通骂了一通县令,但却不知道怎么表态才好,毕竟他才是十三岁的孩子啊。

气愤过后的王文通坐到椅子上,拿起自己一侧的茶杯,大口大口的喝了几口。

王文通骂声吸引了丫环跑到到书房门口看发现了什么事。刘琦见状赶忙用手示意丫环添茶加水。

王文通喝过茶后,还是愤愤不平道:“这么小孩子就这样毁容,以后怎么办啊,这些当官的真的太无耻了!”说完,站起身走近书桌,用手翻起一叠厚厚的纸。问道:“唐小兄弟最近可有梦到新的诗词?”

还没等唐淼回答,那边刘琦就气不打一处来,抢着道:“那天打官司,内弟他不知道怎么想起了《三字经》几句,官司还没打完就想着赶回家写下来。淼儿弟,你把那最新《三字经》拿给王老先生看。”

“不对!”刘琦又道:“你赶紧用宋字把《三字经》写给王老先生看。”

听了刘琦的话,唐淼回道:“好的,我这就写。”

书桌旁的王文通喜上眉梢,刚才的气愤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忙道:“不急,慢慢写。”

王文通嘴上说慢慢写,可手已经比唐淼更快的拿起毛笔,蘸好墨水后递给了唐淼。

那边的刘琦瞪大了眼看着王文通老先生此举,甚觉惊讶。因为老前辈先生给孙辈小孩蘸墨,他可从来没见过。

唐淼没进过什么学堂,根本不懂这些规矩,只顾着从那叠纸中翻了一下,找出写了《三字经》的那张纸,然后再接过王文通手中毛笔,连谢谢都没说,就在一空白纸上开始写了起来。那边的刘琦看得直咽口水,抬起了手正要指向唐淼却又放了下去,毕竟不太好指责唐淼不懂礼数甚至没有道谢,这事说破了反会让王文通感觉丢了脸子。

王文通只顾看着唐淼的落笔,根本没注意到刘琦的举动。随着唐淼一个一个宋字写出,王文通缓缓跟着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

王文通一边念着,眼里逐渐绽放出喜悦。

唐淼写完便放下笔,说道:“后面的记不起来了。”

王文通一听,那喜悦顿时又消失了,失望之意现于脸上,但还是安慰唐淼道:“无妨,唐小兄弟,你多休息,看能不能再多梦见更多。”说完,两手各捏那纸张的两角,提了起来,细读了起来。半晌,才回过味来,说道:“写得太好了,写得太好了。唐小兄弟,这张纸赠我可否?”

唐淼心想:这纸是姐夫的。眼睛便往刘琦那看过去。

刘琦看着唐淼望过来的眼神,明白其意,便点了点头。

这边唐淼回道:“王老先生,那你就拿去吧。”

王文通可没打算只要这个不完整的《三字经》就够了,眉毛一低,眼睛眯小了,一脸笑容说道:“唐小兄弟,你还有哪些完整的诗词,可否念与老夫听听。”

唐淼心想反正也没什么事,而且见刘琦对王文通非常恭敬,便回道:“好的,王老先生,我找找。”

说完,唐淼就在那叠纸里翻找了一下,找出三张写了诗词的纸。说道:“完整的诗词都在这里,主要是节日诗,王老先生,我念与你听啊。”

然后,唐淼看着简体字的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念了起来,然后是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唐代白居易的《二月二日》、唐代杜牧的《清明》、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听完苏轼这首诗,那边的刘琦叫道:“这首我没听过。苏轼是谁啊?”

王文通心想让唐淼回答刘琦,便没说话。可唐淼却两眼茫然,看了看刘琦又抬头看了看王文通,明显是不知道苏轼的样子。王文通便抬头看向刘琦说道:“苏轼是前礼部尚书,后被宋哲宗贬至南岭,而当今官家也是非常不喜欢他人,自登基后就禁了他的作品。刘少爷,你未知其作品也很正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