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父辈之殇(2 / 2)

这时听见李母大声喊道:”吃饭了!”

弟弟思贤像是长了耳朵一样,飞一般从外面的小路上跑回家,提着书包,大约是在家附近跟小伙伴玩耍,还留了半只耳朵听老母亲的喊声。刚满十七周岁了,还天天跟一群大小子上树下河的,不过孩子还是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成绩还算可以,虽然才高一,现在作业越来越多,想想孩子心里也是有压力的,老父亲便不再多说唠叨他了。

一家人坐着吃饭,聊一些家常。父亲喝了酒,边吃边说,话倒是多一些,也是父亲的心病,这个小作坊养活了家里的两个孩子,现在却越觉得难做下去了,他时常想这小作坊大约是像自己一样老了,每当这样想时,他总想起他的儿子们,希望有一个可以留在身边继续捯饬这个小作坊,或许他们年轻人有闯劲,还能做出大城市那样的漂亮大龙头,这样日子就更好了,想归想,他还是尊重孩子的,说话也是给孩子一些选择,当然了孩子们也懂得父亲的这个心病。

李父喝了一口酒说:“上次我去五金铺送小龙头,听那老板讲有一些大城市都做铜造的大龙头了,没人用我们这小绿开关了,听说那生意火的很,爸爸年纪大了,怕是倒腾不动了,你到外面实习的时候多看看人家,兴许咱家的龙头也能做成那样漂亮的,到时候就不愁卖了。”

老二满嘴是饭的说:“那以后咱家第一个先装上,估计水会更甜了。”一家人哄堂大笑,这孩子也太调皮了。老二自从高中住校以后也是每周六才回家,长成了一个大小子的样子,菱角分明,也算是帅气,还时而露出孩子的调皮样子。

第二天周日,上午老大跟父亲去了小龙头作坊,老二跟着母亲去了田间除草。

作坊里面只要一开化铁水的大灶,那个热气直逼人,从头到脚都热的湿哒哒的,夏天冬天都是桑拿一通。老大盯着烧煤灶,父亲在敲弄着铁块,把清理干净合适的扔到大炉里面,等化成液体也要不短的时间,两个人就看着。过了快两小时了,全部化成铁水,父亲用工具纷纷的倒入小龙头模型中,这是个手艺活,不能多倒了也不能少到了,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思杰看着父亲熟练的操作,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父亲老了,支撑着这个家,自己和弟弟的学费,都是父亲这样一个个挣出来的。也许是快毕业要工作了,最近感触特别的多。

等全部倒完快十二点了,两人看着一个个的模型,整齐的放着,嘘了一口气,大约有百十来个,下午晚点再把砂芯敲出了,安排去做喷漆,再组装十字把手,这就是大家看到买到的成品了。

这种小绿开关在八九十年代的镇子乡村,家家户户都有,是供水的最基本工具,南方水多,大家还不太在意放水这个环节,但是在北方,每当村口的大喇叭喊放水了,还称得上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家家户户打开小绿开关接上水管,然后放水到大瓮里面,这样可以供全家人吃喝两三天。一到放水,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肯定是可以喝足水了,衣服那天大抵也是可以多洗几件,孩子们也凑热闹似的一会看看大水瓮有没有接满,这可是父母给的小任务。一到夏天那就更热闹了,几岁的孩童可以接满一大盆水边洗澡边打水仗了,虽然已经不缺水了,可是每到放水时还是有那么点小小的雀跃。但是到了冬天就不一样了,还要给这小龙头穿上厚厚的“衣服”:用稻草包起来,可还是保不住被冻裂,于是乎每次放水都要先用一大壶开水浇下去,解冻了,这个小龙头才能正常工作,也算是冬天的一件麻烦事。在南方大约是这种情况比较少,但在北方一到冬天那是天寒地冻,小龙头哪里吃的住啊!县级以上的城镇,小水龙头是时刻都有供水的,人们也不会体会到接水瓮存水的这种情况,但是在村上却是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样子的,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时时刻刻供水,那开关的小龙头也变的多种多样。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一个事物的发展创新都在不断的进行,或许我们不了解,但是每一个事物在这新时代都是一个个小工匠们用血汗在推动着前行,变成越来越好用、越来越先进的事物。

中午到家母亲和弟弟已经回来在准备午饭,蒸了米饭随便炒了两个菜,大家吃完休息一会。下午还有事情,弟弟写作业,母亲又去田间除草了,老大跟父亲小心的敲着小龙头的砂芯,敲完了再扔进水缸里面检查一下看有没有冒泡漏水的地方,最后套上袋子一起整齐的放进纸箱里面,晚点还有其它的工序要做。

数了一下总共125个,大约是看有多少钱,过几天拉下去的时候可以把最近的钱结一下,老大实习肯定要带一些钱在身上,老二高中了,孩子又长身体,该花的钱总是要花的,种地的收入也不是很多,靠着小龙头的收入贴补一些。

周日下午晚些时候就各自回各自的学校了,老大老二都要自己坐车走,不用父亲的三轮车送,孩子们长大了。每一次分别都是为了更好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新的环境,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挑战,父母就像是温柔的港湾,守在家里,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有力后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