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调查精度问题(1 / 1)

孙海亮带着两名工人来到样地时,已是九点多钟了。

他看了看地势,这里面的树已经采伐过,林子里很干净。样地内并没有几棵树,活也比较好干。孙海亮给他们两个分了工作,仍然像往常一样,告诉他们这第一天的工作程序。叫他们不要急,要保证质量,慢慢熟悉就会好了。通过今年的外业工作孙海亮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样地的对角线和边线的吻合精度不够准确,而且边线超过了精度要求的1%。在样地中心点向四个方向用罗盘仪定向直角,测量长度17.23米后,对样地的边线长24.49米进行测量的时候发现对角线和边线重合度不够,超过误差精度。通过这个林场的样地实测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

孙海亮确定了样地中心点之后,架上罗盘仪按角度把对角线的长度测量完毕,又用皮尺对样地边长进行了测量,四个边测量完毕后还是有一个边超过了精度的1%的要求。

孙海亮查看了一下样地中心点向四个方向的角度也是90度没有错的,罗盘仪的水平度也够,为什么就会闭合不严呢?孙海亮在样地内转了一圈,四条边线的通透度也够,而且样地附近也没有什么灌木,视野很好,样地的落位也平缓没有超过坡度啊。奇怪了,难道是工人在测量的时候皮尺没有落位到起始点吗,想到这,孙海亮叫过工人过来重新在四个定点精确测量一次,而且认真查看了测量的起始点位置,这一次两碗之后,较刚才好了很多,达到了精度的要求。

在孙海亮要将皮尺放收起放到背篼里的时候,发现皮尺的零刻度起始点已经磨损很是严重,自己有点模糊不清。这样他意识到,精度的准确不准确,除了人员的操作之外,还有就是仪器设备的磨损程度。在每一次出外业之前,单位都要组织人员对设备的精度进行校对,还有就是对老化的工具进行更新,这样保证了测量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经过对这一块样地的详细讲解,两名工人理解的也很快,干起活儿来也是有板有眼。而且非常听从指挥,执行力很强的什么事情都跑到前面,只要孙海亮说一句怎么干,保证让你满意。

完成样地实测,孙海亮看时间还很早。就坐下来歇一歇,也与工人攀谈了起来。两名工人中小房是一个很健谈的人,看得出常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举止谈吐带有一些社会的气息,可以说是那种“讲究人”吧。而小付就不行了,他多数作为听众,有时发出憨厚的笑声。小房还总时不时得逗小付让他说话,“我说小付,你这文质彬彬的也不行啊,结婚了那将来要孩子那和你媳妇咋说啊!”把小付弄得不知怎么样好憋得满脸通红。

孙海亮听到这话,想起一个笑话。

有一对夫妻,他们每次要做/爱前,就用洗衣服来暗示。

这一天,他们吵架了,老公想做,但又不想直接跟他老婆说,就叫他的儿子转告。他儿子跑到他妈前说:“妈,爸爸说他的衣服脏了,想拿来洗。”妈对儿子说:“今天洗衣机坏了,不能用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她也想做,就叫他儿子转告,叫他爸爸把衣服拿来洗,儿子跑去对爸爸说完了后,爸爸就说:“你去跟你妈说,我已经用手洗过了。”

想到这里,孙海亮忍不住就乐,他帮小付打个圆场,说,“不行就洗衣服吧,哈哈”。

洗衣服?!两名工人完全处于懵逼状态。

下午两点多钟,孙海亮带着工人下了山。由于时间还早,邢师傅的车还没过来接,他们来到公路上四处张望。

小房在一旁有些着急了,说:“我说,孙师傅,咱们拦车回去吧,在这等车来接要什么时候啊?”

孙海亮想也是,就同他俩在道边等过往的车辆碰碰运气。这条公路是从青松岭镇经砬子河乡通局里的,因此车比较多。拉货的,运木材的不多时就会过一辆。他们没费什么周折就拦了一辆运材车。

运材车的司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满脸的胡子,为人很热情。听说出孙海亮要去砬子河林场,就热情的攀谈了起来,司机目视前方,问:“你们这是干什么的?”

孙海亮回答:“我是搞森林调查的。”

司机师傅一听都是林业调查的,话就多了起来。他说:“现在这年头,干什么都不容易了。现在国家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起来,环境改善了,靠采伐生活的林业工人的生活就更难了。这几年从山上采下来的木头,有多少好材,又有多少可成之材呀?国家做的也对,再不管护起来啊,给子孙还能留下啥了!像我们这些运木头的司机就得干别的了,但咱得服从国家政策不是。”司机师傅在不停地说着心中的感受,显然是把海亮当成了能够解决生活问题的人了,仿佛眼前的人可以给他带来无限的希望。

要说这运木材车司机师傅的驾驶技术真的不错,山路曲曲弯弯,车子快快慢慢有节奏的穿行在林区公路。这样的路况对于长期在林区开车的司机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开货车的稳重娴熟,开的小车速度快好似一条贴地而行的壁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