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带工人练手(1 / 1)

越往里,路越难走了。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路了,由于集采道年久失修,被河水冲刷过的路面,有的地方露出了光滑的石头。车子走在上面左右摇摆,前后颠簸,像在跳舞,远远看去像要卸去重负,换一身便装上路行走。

孙海亮走到了司机位置的车门对邢志强说:“邢师傅,我就在这下车了,太难走了,一会儿车头都调不过来了!”

邢志强把车子停下问:“晚上在哪等车?”

“我在往回去的公路上。”

“这距公路可不近啊,要不晚上我进来接你?”邢师傅关切的说。

孙海亮说:“不用了,我由沟里向外干,顺道正好到沟口。”说完,带着两名工人向沟里走去。

初春的山谷,一切的色彩还显得那样的淡,春姑娘还没有给群山送来绿装。树上的叶子还没有发芽,枝条光秃秃的,在林中走过,硬硬的枝条打在身上,感到一股绵绵的痛。山坡上的映山红早早的知道了春的消息,红红的、粉粉的开了半山坡。地上不知名的野草刚刚冒出嫩芽儿,细细的,黄黄的。这时人们最爱吃的山野菜—刺老芽长出来了,一簇簇的露出头来,包在一起很是鲜嫩。是时候了,人们会成群结队的到山里摘刺老芽,满山的树木有的是,只要不怕刺,不怕累,用不到半天功夫就会把你的背筐、背袋装满,让你费着力气,但是满怀欣喜的心情背下山去。

采回去的刺老芽有的腌成咸菜留到夏天吃,有的用开水煮了醮酱吃。人们最喜欢的吃法,通常是把它与鸡蛋打在一起做成鸡蛋刺老芽饼吃。这是春天里大自然赋予的第一道山野菜,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惠,每吃一口都有新的感觉,都有春的气息在体内流淌。如果你这时来林区作客无论到谁家,主人就会热情的给你端来他们的特产,并自豪地说:“吃吧,这是新鲜的,刚摘的,嫩嫩的,在你们那是吃不到的,是纯天然的。”你被他们的热情和纯朴所打动,会很用心地嚼着,体会其中的滋味。大山在无私地奉献着,带给了人们丰收与欢乐。

孙海亮带着工人,顺着山坡向上爬。山不是很陡,但坡度很长,每走一段路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由于树木还没有放叶,向前能看出很远,走起路来也没有藤条树叶的缠绕。大约爬了半个小时到了山顶上。

孙海亮这时已累得不行了,汗早已把他的衣服湿透了,摘下帽子在脸上抹了两下,把本夹子往地上一扔,一屁股坐在了上面,他用尽全力向下面喊:“唉,快呀,到山顶了。”

在下面向上爬的两个工人停下来,向上看了看,缓慢的一步步地往上爬着。等到两个工人到了山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了,靠着树干顺势坐在了树根上,喘着粗气对孙海亮说:“师傅,你可真快啊,可把我们累死了。”

孙海亮笑着说:“那就好好歇一会儿,这才刚开始,走一段就好了。”

“师傅,你走的这么快,是不是练过?”一个工人喝了一口水问孙海亮,“我们天天干活,怎么就跟不上你呢,看你表面上文质彬彬,也没多少力气呀。”

孙海亮禁不住乐出了声“你们天天干活,你们中间又有几个爬过山呢?你们生长在林区,真正干活的人可不像你们这样。”

两名工人有些不好意思了。这次雇的工人都是场里的,他们是夏天给林场搞搞卫生,搞搞绿化,冬天烧烧锅炉,都是一些不出力气的活。他们也习惯了这些工作,如果真的让他们上山去伐木,他们是绝对不干的,即使给的钱再高,他们也不愿出那样的力气,慢慢变成了林场的“皇太子”。

今天两名工人跟着孙海亮爬这么高的山也是第一次,心里有些抱怨,但谁也不敢说。林场领导在派他们来的时候就已经交待了,一切听从设计院同志的指挥,工资补助根据工作表现发放,给工作带来麻烦则扣发当月工资补助。他们即使再累也咬牙坚持,不敢有报怨,“皇太子”也该历练历练了。

山上的风很大,孙海亮与两个工人坐了一会儿感到有些冷。身上的汗也消了,春风虽不刺骨,但在暧暧的温度里带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寒气。

海亮起身把衣服扣好,戴上帽子对两名工人说:“休息差不多了,我们走吧!”两名工人也整理好衣服,跟着海亮顺着山脊往前走。海亮走在前面,手里拿着林相图,每到一外都要仔细地对着林相的变化。这是来到青松岭林场的第一天上山,活一定得干的漂亮,绝不能拖拉。工作这两年来,他体会到假如这第一天的活早晨起来就不顺,就会影响全天,心情也会别别楞楞的,会出毛病,所以宁可慢点也要把活干好。今天的工作量不多,只有两块样地。临出发前,队长刘亚光再三强调,这是头一天,不要一味图快,要以锻炼工人为主,让他们熟悉工作的程序,为以后打好基础。但是对他们一定要严格要求,嘴要勤,手要勤,别怕麻烦,不要给他们打下拖拉的底子,养成什么习惯就是什么习惯。

由于海拔高,山顶上的藤条灌木很少,一条人们赶山留下的小路干干净净,蜿蜒崎岖。树叶铺在上面厚厚的,软软的尤如海绵一样松软。山顶的树种很单一,只有一些耐旱,抗寒能力强的柞树,椴树。山脊在不断变化,遇到宽的地方能赶着马车通过,遇到狭窄的岩石缝隙只能让一个人侧身通过,巨石突兀险峻的地方也只能从下面绕行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