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爵位难得(2 / 2)

适时,向通摆摆手叫住老汉,直到这时一众食客才察觉两人身后,还有乌泱泱一大片人头正在舍外安营扎寨。

言谈间,两人步入舍内,众人这才得以近距离目睹身为当今秦王嫡长孙嬴振的相貌。

随即在场众人便同老汉先前那般,由衷慨叹他雄俊气昂般的容貌

当然也不单是他们,自嬴振幼时随父在魏为质起,抛其去秦王嫡长孙的身份不谈,仅凭其粉雕玉琢、憨态可人的相貌便在大梁城中颇有名气,深受魏国王室贵妇人的喜爱。

秦王稷三十八年归国后,又迅速在咸阳上流社会闻名遐迩。

甚至于,连嬴振这个外来户初次透过铜镜打量这份躯壳时,都不禁慨叹此子生的优秀。

在他身上,既有中原人追捧的剑眉朗目、正鼻阔口,如雕如琢,又兼具秦人向往的高挑挺拔,年方十三岁的他身长六尺有八【注1:秦制一尺为23.1厘米】,和同龄年岁的孩子站在一起宛若鹤立鸡群。

也难怪舍人老丈初会二人时,下意识认为这是两个成人。

“见过王孙!”

“见过王孙!”

“见过………”

嬴振踏上内厢房的路上,一众食客们既惊又喜,不断向他长拜施礼。

别看彼时他未及弱冠,论爵位也只是黔首白身,甚至连参军入伍的年纪都不够,但仅凭他一个当今秦王嫡长孙的身份,就足以令这一干人等顿首仰视。

而提起这些人,实际上,他们之中爵位最低的都是个上造,最高的甚至和向通一样是不更,抛去“王孙短兵屯长”的身份外,完全可以和向通平起平坐。

不过,这也难怪,上郡作为惠文王时期从魏国并入大秦版图的关西要地,经过近百年的融入磨合,参与的大小战事并不见得就比王畿咸阳及内史地区变法初期的秦人少。

几代人下来,历经惠文王,武王及当今秦王稷三代,哪怕一代只升一级,也到了簪袅的地步。

所谓“奋三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莫过如此。

“王孙,可以用餔了!”

思索之际,向通手持端盘由门外入内轻声提醒道。

紧接着,他便将端盘传至赢振身前,定睛一看

盘中有一碗粟粥。

粟,又称禾,不过还是“小米”这个名字,更为赢振那个时代的人所熟知。

有一张麦制成的饼;三根生彘【注2:即猪】切成的条,腌好风干后的“脩”,也就是肉干,以及一碗由葵菜制成的汤。

望着一如往常的老几样,赢振苦笑着摇了摇头,挥舞木箸埋头干饭。

没办法,碍于两千多年的时代沟壑,彼时的大秦食材极度匮乏,烹制手段亦十分有限,大概就是蒸、煮、烹、脍、炙那么几样,甚至于连“炒”这一嬴振前世最常见的烹制手法,都要在距今五百多年后的南北朝时期有文字记录。

不过,虽然在嬴振眼里平平无奇,甚至有些难以下咽的菜肴,却是无数黔首,乃至大夫级都梦寐以求的美味佳肴。

单论那三根彘肉制成的“脩”,也只有不更爵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享受的。

除此之外,还有主食之一粟,虽然在民间较为常见,但大多也是以“粟饭”的形式被端上餐桌,毕竟烹粥属流食,在常年从事农耕劳动的贫民阶级眼中基本等同于食不果腹。

至于麦饼,算是旅客们包囊中的主流,便于携带且不易腐坏,唯二的缺点是冷硬和没有味道。

不过这两个问题也很好解决,太硬就用热腾腾的汤羹服用,没有味道就往里面撒点盐巴。

当然,这也是只有拥爵在身的特权阶级方可享用到的,寻常黔首或低爵位的秦人,只能汗颜着站在舍人老汉前,殷勤陪笑着向他讨上一碗热水。

“拥爵者畅通无阻,无爵者寸步难行!爵位,说到底还是爵位至上!”

时值凛冬,嬴振喝着热汤,嚼着肉条,不禁由衷慨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