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征讨吴三桂(1 / 2)

自从李自成进北京后,他就再也没有出过紫禁城。一来是因为大军进城之后每日政务繁忙,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都在不停的召见大臣。

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准备他的登基大典,眼看着距离原定的登基大典日期越来越近了,可还没有找到崇祯皇帝的下落,这让他十分恼火。

今天他又在武英殿东暖阁召见了宋献策和李岩两位军师,谈过应该怎样才能尽快找崇祯的下落之后,李自成感觉他二人的主意还是老生常谈,除了严密监视跟崇祯有关系的人员之外,宋献策还建议扩大搜查范围,对北京城所有居民挨家挨户的排查,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找到崇祯下落。

为了能尽快找到崇祯下落,李自成同意依照军师府的计策京城各处城门已经允许百姓正常出入,而且看起来盘查并不十分严格。

宋献策这样做只是故施障眼法,看起来盘查不严似乎有隙可乘,实则外松内紧,他们就是要让崇祯以为城门盘查真的不严,可以混出城去。

殊不知在城门各处都安插了认识崇祯的投降宫人太监和锦衣卫,这些人躲在城门暗处,只要发现有跟崇祯样貌相似者,立刻告知把守城门的军士将其拘押。

而且为了防止这些人心怀故主隐瞒不报,每处城门都分别安插了多处不同的暗探。

守城的军士们每个人怀里揣着一张崇祯画像,并要求所有人把崇祯的容貌特征死死的记在脑子里。宋献策有把握只要崇祯敢混出城门,就一定会被抓到。可是这都十几天了,崇祯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两位军师深知崇祯的重要性,若是真的被他跑去南京去,那天下人心还是会以明朝为正统,即使闯王在北京登基天下人还是会把他目为流贼,崇祯的死活关系着人心向背,这不能不让两位大顺朝的军师忧虑。

还有件更让他们忧虑的事情是,派去招降吴三桂的两位钦使唐通、张若麒二人于今日五更回到京城,因为吴三桂率领的三万多关宁铁骑盘踞在山海关,大顺朝上下都以吴三桂是肘腋之患,李自成也非常重视此次招降吴三桂的结果如何。

因为事关重大,唐通张若麒二人连夜从通州进京后直接去军师府向两位军师禀报招降吴三桂的结果。

据他二人的禀报,最初吴三桂在永宁听说大顺破了京城,皇上下落不明,皇后已经自缢殉国。关宁全军上下一片惊惧,吴三桂和手下将领都没想到京城这么快就被攻破,他们摸不清大顺军实力到底如何,不敢再贸然前进。吴三桂召集重要将领和心腹幕僚一番商议之后决定投降大顺,吴三桂还在永平府贴了:“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这样的告示。以示他们投顺新朝的诚意。

三月二十六日吴三桂率军继续向京城进发,走到玉田县的时候中途遇到了据说是从京城逃出去的一个吴家家仆,这个仆人告诉了吴三桂大顺军进城后开始大肆向京城官绅拷掠追赃,军纪败坏,大顺军将士公然抢劫,奸yin妇女的种种作为,虽然他们吴家并没有被骚扰,但是刘宗敏已经把老太爷吴襄叫去他的首总将军府两次了。因皇亲田宏遇的府邸豪华宽敞被刘宗敏征做了他的首总将军府。他听说田宏遇曾经从江南花重金买来了两位绝色美女,原本是想送给崇祯皇帝邀宠的,没想到国事蜩螗,崇祯皇帝根本没心思亲近女色,两位美女也就一直留在田皇亲府上。刘宗敏霸占了一个美女之后,听说还有个色艺更佳叫陈圆圆的绝色佳人被田宏遇送到了吴三桂府上。所以刘宗敏一直逼吴襄献出陈圆圆,任凭吴襄如何赌咒发誓说陈圆圆已经被吴三桂带去宁远军中了,可是刘宗敏始终不信,直到这个家仆逃出京城时刘宗敏还不时派人去吴府要人,吴家上下都怕得要死,生怕有一天刘宗敏一怒全家老小几十口的性命不保。

吴三桂听了这个家仆的话,再结合这几日以来听到的关于大顺军进城后的种种传闻,心底愈发的惊疑不定,对于投顺新朝的前途也感觉十分的渺茫起来。

因为吴三桂久在边关,以前从未与大顺军交过手,他决定投降的时候只看到大顺军现在兵强马壮,占领了半个中国,现在已经打进了北京城。放眼中国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抵抗得了大顺兵锋,曾经跟他在辽东共事过的总兵唐通、马科等人也都已投降了大顺,并都已经封侯,自己投顺新朝也只是顺势而为而已。

他没想到大顺军进北京后的种种作为依旧不改其流贼本色,李自成分明没有得天下的仁德之像。可是他若是不降,他在北京的家人老小几十口顷刻会被屠戮殆尽,自己也再无立足之地,宁远已经放弃,此刻被清军占领他回不去了。山海关天险也只是对外而不对内,敌人若是以强大兵力从南面进攻山海关,那是万难守住的。想到天下之大,竟然没有一处可容他和几万关宁将士立足之处,吴三桂不禁痛心疾首,悔恨自己当初救援北京时不该游移不定,以致让流贼破了京城,皇帝生死不明,自己和几万将士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般。

吴三桂当即召集手下将领和幕僚们会议,大家这几日都不时听到传闻说大顺军如何军纪败坏的事,而且听说北京的大顺军只有六七万人,远少于当初传闻的五十万人之多,之前的泰山压顶之势霎时烟消云散,一些人不觉胆壮了起来。而且大家都认为皇帝还活着,只要不投降,等皇上重整江山自己依旧是大明的忠臣良将,可若是投降了,可真的就是背叛谋逆罪不可恕。

此刻众将领都不想再投降大顺,可是谁都不肯先说口。大家心里清楚主帅一家老小几十口已经沦为李自成的人质,此刻公然宣布不投降大顺必然会导致吴三桂全家被杀。一时间会议陷入沉默,众将领都低着头一句话不说。

吴三桂知道众人害怕若是此刻主张不降大顺,来日即会陷自己于不孝,但是他们不知道吴三桂心中更看重的是如何保存自己的实力,至于北京一家老小的性命远不及他本人的荣华富贵来的重要。要知道崇祯皇帝当初诏他进京勤王,他人还在宁远就获封平西伯爵位,全凭着自己手里的这几万人马。

见众人都不开口,吴三桂的中军副将杨骏打破沉默说道:“伯爷,当下局势十分不明朗,为今之计一动不如一静我们不如静观其变。”

“哦?依你所言,眼下我们该如何静观其变?”

“伯爷,顺军虽入了京城,但他们这是孤军深入,现在确切探明他们只有六七万人马,不足为惧。而且观其入城后种种所作所为,还是一副流贼做派,怎知他们不是沐猴而冠呢?再说皇上目前还下落不明,我们若是就这样投了李王,将来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职将建议大军暂回山海卫,据城固守,局势未明之前,对李王只需虚与委蛇避免兵戎相见即可。”

杨骏作为吴三桂的亲近心腹,不但能揣摩主帅的心思,而且每每遇到大事他的建议总能暗合吴三桂的想法,故而不单是吴三桂对其十分信重,全军上下也都非常重视他的建议。很多时候吴三桂自己不方便说的事都由杨骏之口说出来,久而久之众将领也都明白杨骏实为主帅的代言。

经由杨骏挑头,众将领纷纷赞成折返山海卫静观形势的建议。吴三桂当下宣布全军开赴山海卫,投降之事再没人提起了。

直到唐通张若麒二人带着李自成的犒赏和父子封侯的许诺赶到山海卫招降之时,关宁全军上下已经抱定抗拒不降的心理了。唐张二人不但无功而返,而且连吴三桂的一句回复都没有。只有吴三桂写给他父亲吴襄的一封信,他在信里严厉指责吴襄不该投降李自成,连妇女都不如,既然为父不忠,就不要指望他吴三桂做儿子的不孝,哪怕吴襄被李自成下油锅烹炸了,他都不会看一眼。

宋献策李岩二人不敢直接把吴三桂抗拒不降的大逆不道之言直接禀报李自成,只好婉转表明吴三桂有抗拒不降之心,并给李自成看了吴三桂给吴襄的信。

李自成听到吴三桂胆敢据守孤城不降,已经心中不快,当看到吴三桂信中指桑骂槐,看似指责其父不忠,实则是说他李自成无德无能不配继承明祚。震怒之下李自成拍案喝道:“吴三桂竟如此不识时务!不讨之待何?”,当即决定召集大军,东征山海卫剿灭吴三桂。

宋李二人此刻正担心的就是李自成贸然出兵东征,年初他们率领二十万大军从西安一路势如破竹打进北京城,每破一地虽然都没有留下太多兵马镇压地方,可依然分出很多兵力,如今来到北京城的只有不到七万人马,若是再孤军东征,万一遇到一点挫败,前有强敌后无援兵,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岩在西安时就曾谏阻东征,他建议李自成先经营陕西河南山东等地,打造出一片稳固的根据地,再切断运河,断绝北京的粮食供应,到时候取北京如同瓜熟蒂落。现在仓促率军东征,放任地方糜烂,则会大失人心。百姓久乱思治,再不设官理民,大顺朝的江山如同无根之木一般,随时都有倾覆之患。

可是李自成完全听不进去他的建议,而且还惹得他十分不快,本来打算让文武双全的李岩出任兵政府尚书的职位,就因为李岩的犯颜直谏作罢了。

李岩不敢再谏阻东征吴三桂,宋献策只好硬着头皮尝试说服李自成罢讨吴之议。

宋献策赶紧跪下说道:“启禀陛下,吴三桂区区几万人马,实不足为虑。臣所担忧不在吴三桂,而在满洲。”

李自成一怔,他从没想到自己与明朝争天下,碍满洲人何事,但是他知道宋献策执掌军师府,是大顺朝军机要职,他的建议十分重要。故而沉声问道:“孤征讨吴三桂,与满洲何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