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幽州君子(1 / 2)

进入幽州的地界,其实就能看见幽州与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样,盗贼几乎绝迹,一干人等在途中也并没有看到多少四散逃亡的流民,正因为如此,崔烈拿出在马车里的简牍,在上面记了一笔。

曹嵩调笑道:“崔老病何日有此殊荣?”

崔烈白了他一眼,揣起手中的简牍。

“老夫近年来身体多病得很,这差事还是老夫向大将军请来的,此事之后,老夫也要上表乞骸骨了,不若卖刘公一个人情,照顾照顾老夫那不成器的儿子。”

曹嵩闻言抚掌笑道:“如今新朝初立,正是用人之际,汝两子皆在朝中,子元平擢为议郎,州平更是以虎贲中郎将迁东郡太守,入了天子的幕中,何须刘幽州提携?”

崔烈摇摇头,不和这个臭老头计较,区区东郡太守怎么比得上虎贲中郎将清贵?何况是外迁,这已经是实打实的贬官了,万一皇帝哪天记的事太多了,将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忘了呢?

......

幽州、蓟县。

山头斜照,天地一片耀目的火红,山影照应,遮住半晌昏黄美景。

一个个身着绯色、白色袍服的官员汇集在山下的长亭,他们身后各停着形车马,像是城里的贵人们一次平平无奇的出城郊游而已。

汉代实行的是深衣制,高皇帝自己创造了个黑帝,于是也就定国德为水德了,孝武皇帝当年改正朔,易服色,认为汉朝应该是土德,于是又变服色,正是因为皇帝尤为热爱于易服色,王莽改制之后,认为汉衰缺火,应火德,尚红色,后来,光武延续了火德之说,朝臣也就兴起穿红色的朝服的规矩了,但是平素仍旧对四季常服有不同要求,春青色,夏绯色,秋白色,冬玄色。

精神矍铄、气度雍容的美须髯中年男子,一袭绯色大袍、头戴刘氏冠,立在最前。

长亭左右两旁的林木,行人,远处肉眼可以看到的田地,尽头的蓝天,飞鸟,犹如一幅画卷一般在他眼前缓缓展开。

中年男人轻抚须髯,对左右询问道:“无终受灾情况如何?”

无终极近关外,这里靠近辽东辽西两个鲜卑部族,因此时时有寇犯边,来打打草谷,劫掠汉人,即使有刘虞的名声在外,也顶不住这些人对活下去的渴望,对幽州历年来都是时战时和,所有人都对此头疼不已。

他轻声询问,随意的挥展了一番宽大的衣袖,一枚由紫色绶带系着的龟纽金印在他腰间露了出来。

赞曰:恂恂苗胤,传龟袭紫。

中年男子腰间悬挂着的正是是象征着朝廷赐予他公侯地位的紫绶金龟纽印。

这位位列诸君子之前的,正是如今幽州最负盛名,海内名望不凡的汉室宗亲,太尉领幽州牧、襄贲侯刘虞。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族谱上溯东海恭王刘疆,而在光武十王里,又属恭王这一脉仁德纯孝,所谓孝纯备,仁义兼弘,这是来自大汉历代帝王的肯定。

故而,刘虞是名副其实的皇室宗亲,天潢贵胄,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刘虞自赴任幽州以来,素有贤名,既孝且仁,政绩卓著,而且因为策略缘故,他在塞外各族之间也同样享有崇高的名望。

幽州本是贫瘠之地,但在刘虞的治理下,青徐等州百姓仰慕仁政,不惜远迁幽州以图安居,其人尤重节俭,更是时常以身作则,一身四季常服都破旧了,推辞朝廷的赏赐,分给昆弟,使得上下官吏纷纷效仿,使远近奢靡之风大为改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