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敦煌边郡(三)(1 / 2)

张小乙急匆匆走进汉明轩,此时已有十几个人在排队登记,大多二三十岁模样,只有十五六岁的张小乙显得格外突兀。他顾不了许多,快步加入排队队伍。在等待期间,张小乙仔细打量着这家店铺。只见这店铺左侧柜台均为丝绸棉麻布料,右侧柜台则挂满了丝绸衣物。有几个西域富商打扮的人正用蹩脚的汉语向左侧柜台内的伙计咨询着什么,似乎正在询价,估计又有一桩大买卖要谈成了。

“看来这家店主要是经营布料和成衣生意,估计这次武威之行应该是要运输布匹。但是这不对啊,好不容易将布匹从中原运到敦煌和西域人交易,为何又折腾着向东运到武威郡。武威郡若缺布匹,可直接就近往兰州购置岂不更加近便?而且汉武帝此次亲征,若需棉帛衣物,可直接在长安购置,何以要到武威郡补充?”张小乙还是想不通。

很快队伍排到了张小乙。

“姓名,家住哪里,现在以何为业。”负责招人的管事头也不抬,抛出一连串问题。

“小人张小乙,河南郡人士。小人自幼习武,如今四处漂泊,并无固定谋生。”

“签名。”管事在竹简上快速录完信息,递过毛笔。

“小人自幼家境贫寒,未曾就学,不会写字。”张小乙会写字,但是他不会写这个时代主流的隶书体,更不会写繁体字,只能谎称不会写字。

管事替张小乙写上名字,又在旁边备注“白丁”(文盲)。然后又递给他一个刻有汉明轩三个字的竹简,嘱咐到:“如果确定应本差事,明日午时之前来汉明轩报到,务必携带所有随身物什,报到以后要留在本店内,不得外出,直至出发之日。”

“诺!”张小乙取过竹简,拱手答道。然后缓步走出店外。

张小乙本来想将老马从酒舍取出,然后骑马在敦煌城内游玩一番,忽又想到马鞍已被自己典卖,只能作罢。他找到酒舍伙计,又给了他五文钱,央求其照看老马,明日午时来取。酒舍伙计爽快答应,草料都是酒舍的,自己白赚五文钱,岂不美哉!

张小乙安顿好老马,一个人在敦煌郡溜达。敦煌郡并不大,小乙走出商业区,仅用约一个半时辰,便绕着城墙走了一圈。张小乙发现,城的四角均设有兵营,应该是守城士兵营地。由于营地有军士把守,张小乙无法近距离观察,只能远远观望。不过根据营地大小,张小乙粗略估计出敦煌城中共有约六千边军驻守。敦煌郡虽然城墙还算高大,然而若敌人以十万之众大举攻城,最近的酒泉郡远在千里之外,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一阵胡思乱想之后,张小乙忽又发现自己这个假设根本不成立,匈奴剩余势力在漠北苟延残喘,西域三十六国多年来饱受匈奴欺凌,被匈奴不断抽调精壮男丁送到战场上当炮灰,恐怕现在三十六国所有兵马全部集中起来才能勉强凑够十万乌合之众。

张小乙沿城走了一圈,抬头看太阳尚高。他便又折向城中走去,只走了两刻钟便来到城中心。城中央为郡守府,相比于敦煌郡的繁华,郡守府略显寒酸,门厅破旧。郡守府明显不是新修的,应该是在之前匈奴人的府邸基础上略微改建而成。可见,朝廷将全部物资资源主要用于打造城池防御体系了。郡守府四角各修建了一座高约三丈的望楼,可一窥全城。

郡守府左侧为骑兵营地,张小乙同样不敢长时间驻足观望,不过从骑兵营地的规模来看,应该有三百名左右的骑兵。骑兵营设在城中央,一旦四门有警,顷刻间便可抵达。郡守府右侧似乎是一座巨大的仓库,地势甚至比郡守府还要高,仓库大门锁闭,同样有重兵把守,想来应该是城中粮草囤积之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