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雨欲来(2 / 2)

骑兵小队快速朝城门飞驰而去!直到马蹄声渐远,张小乙才缓过神来,远远望着这队骑兵。

只见骑兵小队在距离城池约十丈远处就停住了。此时,城楼上终于有了人影,影影绰绰。其实,早在骑兵尚距离城池三里开外时,角楼上负责放哨的士兵便已发现了他们,并迅速将讯息传递给了东门守门军官。军官已暗令城楼上的全体士兵做好了战斗准备。

张小乙暗惊,自己肯定也早已被发现了,幸亏刚才自己没有傻乎乎举刀直接狂奔冲到城楼之下,否则在夜色中,自己估计能被弩箭射成筛子。

骑兵小队的旗手骑着战马缓步走到距离城楼约一丈处,驻马大喝:“有紧急军情,需面呈郡守,速速禀报,此为传令旗!”说罢从怀中掏出约莫尺许的令旗,直接抛向城楼之上,然后头也不回,径直回到队伍中。传令旗为传令兵必备身份识别标志,上书密语,密语内随月份变换,即使是传令兵本人也不知道密语变化规律。且密语每三年更换一次,以便被敌人摸索出规律,进行伪造。传令密语乃朝廷最高机密,往往只有郡守及其手下负责军事的都尉才共有一份密语册,用于核查令旗真伪。

为防止敌人偷袭,位于边关的城池往往只会在白天巳时以后(也就是早上九点以后)开放,下午寅时之前(也就是下午五点之前)即闭门。城门锁闭期间,如无紧急事务,任何人不得靠近城门十丈以内,否则格杀勿论。

不过此刻东门守门校尉早已看到旗手手持“虎贲”军旗,又看到了传令旗,自然不敢有片刻怠慢,立刻遣人火速禀报郡守府。

过了约一刻钟,只见东门缓缓打开,20余人骑马鱼贯而出,为首的身着黑色长袍,应是郡守无疑。紧随其后的身着深红色长袍,头戴武冠,应是都尉。都尉身后又是十余个骑兵,这些个骑兵身穿半身铠甲,罩于深红色长袍之外,虽然铠甲也是玄铁打造,但相比于虎贲军的玄铁甲明显要短小很多,仅能护住胸腹部和背部,且制作工艺略显粗糙。虽装束稍逊于虎贲,但英武之气毫不逊色,这是大汉边军十几年南征北战所练就的独有的气质。

郡守率领众人骑马行至虎贲军小队之前立住,郡守及都尉双双下马,快走向前,其余骑兵原地警戒。虎贲军小队队长见状也立刻下马相迎。原本郡守要大过这个小队长好几级,只是虎贲军乃皇帝亲兵,虽说不至于飞扬跋扈,但也从来不向除了自己长官和皇帝之外的任何人行大礼。双方简单致意以后,均避退左右,仅剩两人相对而立,然后队长与郡守密语了约一刻钟,并从怀中取出一只密盒交予郡守。

郡守手捧密盒,目送小队长率领虎贲军小队离开以后,立即返身上马,率众回城。

城门重新关闭,刚才城墙上来来往往的军士顷刻间似乎又都消失了,一切又都恢复了寂静。但是,张小乙知道,这城楼、望楼、角楼之上,有无数只眼睛正盯着城外的一举一动,包括自己。此刻他也不敢轻举妄动,索性瘫坐在地上,静等开门,老马倒是淡定,正一口口啃着荒草,从刚才他无脑策马狂奔以后一直吃到现在,它嘴里咀嚼着草叶,“簌簌”作响。

张小乙预感到似乎将有大事发生,本应在长安驻守的虎贲军已经来到了边关,刚才给郡守传达的也定是紧急军令,张小乙几乎已经确定一场新的战争正在逼近。虽然对于汉朝的边关百姓而言,从汉武帝首次下令出击匈奴开始,大大小小的战争已经不下十余次,也许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对于张小乙而言,却是难得的第一次。不知这次是御敌之战还是主动出击,也不知道这次战争规模有多大。

张小乙本来熟读整个汉朝时期的军事历史,清楚地知道每一场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是他到现在也不知道年前这座城是何地,更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期,他急需要等到城门开放时立刻进城,只要知道城池名字和现在的时期,他就能立刻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

虽然答案进城就能揭晓,但是张小乙还是想根据刚才所见情形进行推理。周围的寂静也让张小乙终于能够静下心思考:虎贲军的出现,说明这次是主动出击。因为边军众多,防御战根本用不着皇帝的亲兵虎贲军上阵。而且根据惯例,如果这次出动的是一千名以内的虎贲军,说明应该是要深入敌境,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如果是两千名以内的虎贲军,那么势必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重创敌人;如果虎贲军全体出动,那就是灭国之战了。

张小乙越想越兴奋,无论是哪种战争,他都要努力成为参与者,他要扬名立万,他要骑着跃马疆场,他要用手中的环首刀杀个痛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