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雨欲来(1 / 2)

张小乙仔细打量着远处的城池,这个位置刚刚好能够看清楚城池东侧的全貌。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到开门时间,城门紧闭,但并没有看到巡夜士兵,似乎空城一般。

城池不大,这一侧的城墙约莫长2-3里,算上城垛,城高约2丈,城门上建了一座三层的城楼,城楼高三丈有余。城楼的建造采用了这个时代普遍的形制。城门楼正前方均匀间隔插着五面黄色军旗,军旗在风沙中猎猎作响,上面篆体的“汉”字格外醒目,飘动的军旗也是整个城楼唯一活动的物体。城楼两侧每隔约半里设望楼一座,边角之处均设角楼一座。战时,主将驻守城楼,两侧望楼由副将驻守,角楼则供斥候侦察敌情使用。城楼、望楼、角楼白天以旗语传递信息,夜间则悬挂灯笼,以确保敌情可以快速传递。

城池虽然不大,但是却完全按照军镇的功能打造,墙面全部用青砖包砌,显得厚重坚实。在这建筑材料极其匮乏的边关,一砖一瓦几乎都需要从内地转运,想必工程量巨大,当然也只有边关才会出现此等建造“奢华”的边镇,也只能强汉才能在这不毛之地建设如此规模的工程。

如此看下来,张小乙已经猜测出这座城至少是郡一级的规模。

城外有护城河,由于距离较远,看不清楚护城河里是否还有水,想必在水贵如油的西北,护城河早已干涸。

张小乙大致推算了一下,假如这座城是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是10里左右,面积约有2平方公里。如果作为驻军使用,则可驻步兵十万有余,或者骑兵三万有余。如果作为普通郡县,按照这个时代普遍的人口密度,这座城池人口最多两万余,考虑到这里已经是边关,加上汉朝初期匈奴人和西域诸国的频繁骚扰劫掠和汉武帝的连年对外用兵,这座城池能有几千人就谢天谢地了。当然,能在这边陲荒蛮之地,大漠戈壁之中,有这么一座城,足以让一个远行之人感到无比的心安。

张小乙正在驻足观望之时,突然听到身后有细碎的马蹄声,他扭头张望,约莫一里以外有十几个骑兵正疾驰而来。张小乙还在凝神观望,片刻间骑兵小队已经快到跟前,但见他们人人皆身着玄铁甲,如黑色旋风一般,玄铁头盔上的冠缨约有尺许,随风摇曳,煞是威风。

“看这装束,只有高等将领的亲兵才有如此规格。”张小乙一边注视着这支骑兵,一边急忙让开道路,闪到一边,下马而立。现在人生地不熟,如果被当成敌军斥候,说不定一刀就被斩于马下了。

转瞬间骑兵小队已到跟前,为首的军士一手高举军旗,一手紧握缰绳,腰悬长刀。后面紧跟着的应该是这一行人的队长。剩余的士兵紧随其后,部分军士手持长矛,肩背盾牌,部分军士则身背弩机,箭囊中装满了弩箭。小队人数虽少,但军种齐全,可以说是攻守兼备。骑兵小队所乘之马膘肥体壮,毛色光亮,堪称战马中的极品。

张小乙正对这队骑兵装备艳羡不已之时,忽然注意到为首的旗手所持的旗帜上的两个大字——虎贲。虎贲军是专属于皇帝的亲兵卫队,与羽林卫士齐名。羽林卫士作为宫廷禁军,从未经历战阵,战斗力实际并不高。尚武的汉武帝自然不满足无这些花瓶。于是汉武帝下诏,将军士的遗孤与各将官子孙编排成军,提供汉朝最精良的兵器和马匹,并严格训练,号为虎贲军,虎贲军不受任何人节制,仅听命于皇帝一人。由于选拔严格,虎贲军成军仅3000人,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每个虎贲军几乎都是以一当十的勇士。在尚武的西汉,成为虎贲军,不仅军饷足以养活全家,而且极为荣耀,足以记入县志。

虎贲军堪称汉武帝的一支利剑,每次汉武帝出巡,虎贲军必然随行,虎贲军也多次经历战阵,从无败绩,可谓战功赫赫!

如今能在此地见到虎贲军小队,张小乙自然是惊喜若狂,虎贲军都出现了,难道皇帝也来到了边关?张小乙想着不久后说不定能看到皇帝,不由得脱口大喊:“虎贲!虎贲!”

这喊声惊动了骑兵小队,骑兵小队齐刷刷看向张小乙,目光如炬。是的,张小乙这辈子也没有见过如此凌厉的眼神,这眼神中没有传递别的信息,只有杀戮的渴望。张小乙连忙拱手而立,以示敬意,心里早已战战兢兢,生怕这次穿越之旅就此为止。

好在这支骑兵队长并没有下达进攻的指令,或许是有比碾死眼前这只蚂蚁更为要紧的军情急务,或许是对这种欢呼雀跃的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又或许是对于眼前这个枯瘦邋遢的少年是不屑一顾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