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三个月内杀掉两个大国国君:鲁桓公命丧临淄30(1 / 2)

齐襄公非常不情愿地接受了鲁桓公的调停。

三国国君在黄(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镇)地结盟。在鲁国的调停下,齐国和纪国的关系暂时缓和。

但齐襄公从来没有动摇灭掉纪国的想法。对鲁国的调停感到无比的厌烦。

想到被烹杀的祖先哀公,想到因为此事齐国长时间的动荡,想到壮志未酬的先君,齐襄公开始迁怒鲁国。要不是鲁国在后面,纪国早被灭了。

也是,夏天,齐襄公下令攻打鲁国奚地(今山东省滕州市南),

鲁国疆吏(边境官吏)到中央政府报告有敌人入侵。

鲁桓公说:“边境上的事情,谨慎地防守自己一边而且防备发生意外。尽力防守,发生了事情就毫不客气地迎战,又有什么好请示报告的呢?战后把结果报告回来就行了。”

《左传》最终没有记载结果,大概是鲁军失利了。

鲁桓公年初主导的和平协定,明显已经被齐襄公单方面撕毁!鲁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无力不劝架”的一个典型例子。鲁国、纪国想用协定之类的东西约束齐襄公,是行不通的。

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四年。为了缓和日益紧张的齐鲁关系,即位18年的鲁桓公要来齐国访问,之所以提一下鲁桓公的即位时间,因为是他执政的最后一年,他的生命将随着这次访问终止。

临出发前,鲁桓公的夫人文姜也要随行。文姜嫁给了鲁桓公之后,为他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同,即是后来的神射手鲁庄公。次子季友。

从公元前709年文姜嫁到鲁国,一转眼就是十几年过去了。这次见面,夫人文姜要跟着一起去,鲁国大臣申繻知道文姜随同访问的事后,便前来进谏:“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

申繻的意思就是说:您已经结婚了,如果齐国国君也结了婚,还有齐国国君夫人对等接待鲁国夫人,但是齐国国君还没结婚,您带着夫人去,齐国国君却没有级别对等的人接待,这样很失礼。失礼就是非礼,将来要出事的。

这话其实说的很有道理,莫说先秦时代,就算现代外交,国家元首带着第一夫人出访,如果对方的国家元首没有配偶,也不好安排第一夫人的活动。

除了男女相渎礼仪不对等,申繻有些话不能直接说,说了怕没命,但他又不能不劝一下国君,所以他才说了这一段委婉的话。

不委婉的话是这样的,听说国君夫人和齐国国君私通,这次回到齐国,给了二人见面的机会,二人旧情复燃。到时候您该如何自处。憋着恐怕是憋不住,您毕竟是一国之君,很少看别人的脸色。如果当场发作,您又在人家的地盘,任人拿捏,您自己想想,危险不?

《史记·齐太公世家》明确记载了齐襄公和文姜的乱伦:“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此外,《诗经》中也有多篇诗歌暗讽此事。当年郑忽以“齐大非偶”为由,拒绝了和文姜的亲事。可能在他当时已经知晓了文姜与诸儿之间的不伦之恋。

申繻肯定听说了这些事,但鲁桓公有没有听说就不清楚了。据鲁桓公后来的表现看,应该是没有听说。否则就不会带着齐文姜一起去见齐襄公了。

其实也够难为申繻了,又要把事情点出来,又要把话说的委婉。但申繻说的太委婉了,委婉到鲁桓公根本没听明白,

鲁桓公也觉得带夫人访问似乎不合礼法,但耐不住文姜的软磨硬泡,于是便答应了他。

于是申繻的话很快被碾压在滚滚车轮下的尘土里了。如果鲁桓公知道自己这一趟是躺在棺材里回来的,他一定会重新考虑申繻的话。

当年正月,鲁桓公携夫人文姜从曲阜出发,历经数日颠簸抵达泺邑。

《诗经》中有一首诗,被认为是讽刺鲁桓公带文姜去齐国。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敝笱》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破鱼笼子架在拦鱼坝上,鲂鱼鳏鱼游进又游出。齐子回到齐国来了,仆从真多啊像一片片的云朵。

破鱼笼子架在拦鱼坝上,鲂鱼鲢鱼游进又游出。齐子回到齐国来了,仆从真多啊像密集的雨滴。

破鱼笼子架在拦鱼坝上,鱼儿游进又游出。齐子回到齐国来了,仆从如水川流不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