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齐前庄公 :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定海神针(2 / 2)

其实,太史伯阳父就预言过西周的结局,周幽王二年,周王朝发生了一件天灾一件人祸。关中平原发生了地震,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哺育王朝中心关中平原的渭水,伊水,洛水三条主要河流干道,全都断了,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水就是生命啊,没有水,哪里来的粮食。周幽王还搞起了废长立幼。把有着申国血脉的太子和皇后都给废了,申国由于长期为大周王朝看守西大门,一旦反目,周朝必死。太史伯阳看到这种情况,痛心预言:十年之内,大周必亡。

此时他还是认为周朝一定会衰败,郑桓公虽然早就预料到了这点,可当面听到别人说起周朝必亡,依然有些伤感。沉默的半晌,他才又问出一个问题:“如果周朝衰败,姬姓诸侯国中谁会兴盛?”他希望太史伯告诉他郑国会兴盛。但太史伯并不十分看好郑国,他看好同为姬姓诸侯的晋国。

郑桓公又问起来另外一个问题:“姜、嬴其孰兴?”

姜指的就是齐国、嬴指的是秦国。郑桓公隐约感觉到这两个国家将会兴盛,所以他才征求太史的看法。

于是伯阳父就说了那段话。

齐前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71年),果然像伯阳父预言的那样,申国对周幽王废掉王后和太子非常不满,申国联合犬戎攻破了镐京,周幽王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

西周也成为了第一个被少数民族灭亡的华夏政权。夏商都是被黄帝的后裔所灭。

公元前770年,申、晋、秦、鲁、卫等国集体拥立周平王(宜臼)做天子。平王将都城从宗周迁至洛邑(洛阳),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开始列位于诸侯。秦国的祖先是被吕尚干掉的飞廉、恶来。

周平王并不是当时唯一的天子,当时出现了二王并立的现象,由于周平王即位的合法性不足,所以,虢公翰等少数诸侯则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做了周天子,后世称之为周携王。

周平王和周携王互相不承认对方,他们还各有自己支持者,局势更加混乱了。

两个天子并列的情况存在了整整二十年。

这种情况下的天子对强有力诸侯的依赖度大大提升,而诸侯们则坐地起价,开始了观望。

周携王被一些有实力的诸侯视为眼中钉,因此,以晋国为代表的诸侯,不断对周携王发动进攻,携王虽说正统性要强一些,但是实力有限。被赶出关中。在河北地区立足。

周携王即位二十一年后(公元前750年),晋文侯趁他巡视虢地时,袭杀了他,终结二王并立局面。

这个时间段正是齐国转变发展的关键阶段,

齐国离周朝的两个都城镐京和洛邑都很远。当时的政治舞台在陕西和和河南,等齐国赶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齐国虽然厚积薄发,但没有参与到中原角逐之中。也没有借助王室再一次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见识到弱肉强食的时代到来之际,齐前庄在公元前768年一举吞并了祝国。

祝国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刚好夹在鲁、齐两国的中间,是齐国所处的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往来的重要通道,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地段”。地理位置却是十分优越,对于齐国来说,祝国就是一块嘴边的“肥肉”,如果自己不吃,反被鲁国吞掉的话,将会给日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限制。所以,齐前庄公顺手就把祝国灭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