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迁都(2 / 2)

齐胡公二年(公元前866年),齐胡公静在既没有进行前期充分调研也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便决定把齐国国都从营丘前往西北50里处的薄姑,在三监之乱时,薄姑参加了叛乱。所以,三监之乱被平定之后,薄姑成为了齐国的一部分。

齐胡公迁都的举动令营丘人心中有怨言,齐国已经将营丘作为国都经营了二百年,营丘人早已习惯作为首都人的优越感,此如果营丘不是首都,那他和其他的城市还有什么区别?营丘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营丘的房价将会断崖式下跌。

齐哀公的同母弟公子山从营丘人的怨气中看到了机会,开始积极联络,壮大自己的势力,准备夺权。

齐胡公徙都后,又失去对敌对势力的控制,任公子山在营丘发展坐大,时机成熟时,公子山发兵薄姑,齐胡公在齐国根基很浅,抵抗了没多久就失败了,驺马繻见齐胡公穷途末路,脸上露出了无良的笑容,弑杀了齐胡公,随后把齐胡公的尸体扔进了具水之中。

《国语》记载了驺马繻杀胡公这件事情。三国历史学家韦昭认为驺马繻是齐国的大夫,齐胡公虐待他,所以他才趁着拉着齐胡公逃跑的机会杀了他。但是也有人认为驺马繻是驯马养马的官。如果是后者,说明齐胡公死在了自己的车夫手里。和陈胜的命运一样。

对于帝王将相来说,车夫也能影响历史的走向。刘邦对自己的车夫夏侯婴很好,结果夏侯婴屡次救他于危难之中。

如果驺马繻忠心耿耿,齐胡公还是有翻盘的机会的,他只要能躲过公子山的追杀,和周天子取得联系,完全可以利用朝廷的力量复位。实际上,公子山即位之后,周王朝也派军来镇压,或许因为胡公死了,或许因为周夷王身体不好(《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云:周夷王时“王愆(恶疾)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没有取得效果。公子山的君位算是坐稳了。公子山就是齐献公。

虽然齐胡公在齐国的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丰功伟绩,但他还是在齐国创造了两个先例,他是第一个被弑杀的齐国国君,也是第一个葬在齐国的国君,《礼记·檀弓上》载:“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五世指的是太公、丁公、乙公、癸公、哀公(哀公估计是被烹杀后就地安葬)五位齐国国君。齐胡公的墓位于现在的山东省青州市,2013年10月被公布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齐献公当初从胡公手中夺下君位之后,并没有把赶尽杀绝,只是把齐胡公的后代和亲信放逐出齐国。可正是这次的一时心软,导致后来自己的孙子被他们杀死,当时的政治斗争还没有那么残酷,如果齐献公知道自己的孙子将来会被胡公的儿子们杀死,或许他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实际上,胡公的儿子们。也准备随时回到齐国复仇。只是,献公和他的儿子武公吕寿并没有给胡公儿子们机会,让齐国安安稳稳地度过了三十余年。

齐献公重新把国都迁回营丘。并扩建营丘城,因营丘东靠淄水,故改名为临淄。这就成了世人所熟悉的齐国国都名称。临淄最终发展成为了“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的海内名都,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线城市,也是当时中国东部最繁华的城市。“临淄”作为一个地名,历经两千八百多年,一直传称到现在,现在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