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五候九伯实得征之(2 / 2)

纣王之子武庚乘机与这三人勾结,虽然周武王没有听吕尚的意见,留下了武庚,但武庚又岂能对周感恩戴德。周武王把纣王的尸体从灰烬堆中拉出来,又刺又砍,作为儿子的武庚必定仇恨周武王。

武庚当然希望周人内乱,越乱越好。他才能浑水摸鱼。

本来,周武王设立三监的目的是防止武庚有不臣之心。就近监视,方便控制,一旦发生叛乱,不让事态扩大化。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尸骨未寒之际,三监却和武庚一起,发动了叛乱。真是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三监之乱爆发了。

为了防止商朝叛乱,“三监”手中都有战斗力不弱的军队,这些军队也都是百战之师,此时这些驻军却对周朝倒戈相向。

蛰伏的飞廉也加入了三监之乱,飞廉对周朝既有国仇,又有家仇,他的儿子恶来就是被吕尚擒住,被周朝杀掉。

此外,心态失衡的东夷人也加入了反对周王朝的狂风巨浪之中。

东夷诸部和商朝斗了这么多年,几乎拖垮了商朝,却被周人摘了果实,所以《左传》发出了“纣克东夷,而陨其身”的论断,他们都都伺机争夺地盘。东夷大国以薄姑、奄国为首,淮夷诸国以徐国为首,这几个国家的实力不容小觑。

三监引起的叛乱声势浩大,局势十分严重。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这也间接证明了当初姜子牙的建议虽然毒辣,却未必没有道理:姜子牙远见卓识,预见了未来的危机,才建议周武王斩草除根。

在平定这场危机中,太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太公认清形势,三监和周公之间的矛盾本来是内部矛盾,可是一旦和武丁等人勾结在一起,性质就变了,所以吕尚不为流言所惑坚定地站在了周公这边,稳定了人心。采取和太公相同立场的还有召公。太公和召公颇具影响力,在他们的支持下,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第二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

其次,太公直接参与了平叛的军事行动。而且他还主动要求率领大军东征。但周公旦因为自己当初向武王建议饶恕了武庚等人,所以他要亲自去解决他们。所以这次东征中央军由周公旦挂帅。把淮夷、徐夷、奄人交给了吕尚处理。并代表中央政府授权给吕尚:“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有了征伐叛国者的权利。齐国的征伐之权也被后世齐君刻意继承下来,成为他们谋求霸权的大义名份,这正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道义基础。

平叛的具体过程如今已经难以完全复原了。

但是,大致方略是:周公自己率领王师主力自西向东;

吕尚率领齐军从东往南打;

齐国在这次平叛中,起到了方面军的作用。和周朝中央军一起,对殷商残余势力构成夹击之势。据“令簋”铭文记载,吕尚的儿子吕伋率领军队直捣东方徐奄熊盈的叛乱中心。

历时三年,叛乱最终被平定,三监之首的管鲜被判处死刑,即日起执行。老四姬度作为从犯判处流放。

霍叔被废除了王族身份。

前商朝太子武庚被杀。

善跑的飞廉这次没有逃掉,被吕尚追击到了海边,走投无路,被杀。

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和殷商遗民一分为二,一部分给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他在灭商后投降周,也未卷入叛乱,因此封于商丘,国号宋。另一部分封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在殷商故墟。国号卫。徐奄故地由齐鲁两国占据,鲁国由周公的儿子伯禽所领,统治殷民六族,防范徐奄旧部反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