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时、战略反攻(2 / 2)

在《封神演义》中,周人在姜子牙的带领下打败了三十六路伐西岐的大军之后,才开始的战略反攻。实际上,根据目前的史料,自从文王回到了西岐,纣王压根就没有向周国用兵的记录。

周国进攻的第一个诸侯国,是密须。密须地处周国之西,虽然也处在周国后方,但攻打密须和攻打犬戎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因为密须国是华夏国家,是黄帝的后裔姞姓密须氏所建,商朝时,已成为泾水流域强盛一时的奴隶制方国,具有一定的实力。商朝武丁王时期,密须氏被赐封为诸侯国,还赐予“密须之鼓”,代表殷商号令周围虢、虞、芮、卢、共、阮等方国或部落。

理论上,这样的诸侯国,只有天下共主或者受天下共主的委托才能打。所以,攻打密须,代表着周人抛弃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与商朝公然决裂。

攻打密须的理由倒是现成的,因为密须为向外扩展,攻打周的属国阮、共(皆在今甘肃泾川附近)。两国根本打不过密须国,向周求救。

据皇甫谧《帝王世纪》和《资治通鉴外纪》说,文王伐密须前,他的三子管叔鲜还曾劝阻,说密须国君主贤明,伐之不义。

这时吕尚说:“我听说先代君王打仗,打逆风仗不打顺风仗,打困难仗不打容易仗。(臣闻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太公一席话,坚定了文王伐密的决心。

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以“密人不恭,敢拒大邦”和以吊民伐罪为由,整军誓师出征密须。很快,周文王占领了密须,

平定了西北方的犬戎和密须之后,文王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着手讨伐耆国和邘国。两国牢牢扼制着周国东出企图中原的进程。

一年后,周师讨伐耆国,

周人灭了耆国,切断了殷商与西北方国之间的联系,进而将今山西地区收归囊中。

伐耆战争后一年,西伯发动第四次征伐,吞并邘(yú)国。邘国也是商朝的支柱强国。

连续四年,周文王在吕尚的帮助下,四战四捷。

下一个是崇国。崇国曾经在纣王面前说过周文王的坏话,但是周文王还是耐着性子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再来攻打。崇国知道落在周文王手里没啥好果子吃,所以拼死抵抗,然而效果不是很好,并没有抵挡住周军的进攻。

崇国灭亡。

周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这一迁都使周国的统治中心向东进展了几百里,一步一步逼向商朝的核心区域。

由于史料的缺失,姜太公在每件事上的作用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太史公用一句话肯定了姜太公二作用,“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居多”,也就是说这种良好的局面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吕尚的基本策略。

在牧野之战中,《诗经》记载下来了吕尚的雄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担任前敌总指挥,披坚执锐,麾指三军。实际上,吕尚的威望也是在前期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积累起来的。他在周国军事方面的作用,可以媲美甚至超过了季历,因为这些战争全胜,没有一次败绩。

周文王和姜太公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宣传上,态势上,做好了一切准备。正当他们准备大展宏图、征伐纣王时,周文王却不幸得了重病。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周文王于迁都后的第二年周文王驾崩,灭商之事要等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来完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