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时、战略反攻(1 / 2)

西伯昌得到吕尚的细节和过程已经无法详细还原,但得到吕尚后的效果却是肉眼可见,真是如虎添翼。

在人们的印象中,吕尚是个军事方面的人才,实际上当时文武不分家,吕尚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外交家。

他在西岐,很快将西岐治理的国富民强,生机勃勃。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同时,操练兵马,积极备战。

在外交上,吕望建议周国表面上臣服于商,在和殷商翻脸之前,装作无所作为的样子,然后待羽翼已成,把握有利的时机,再行征讨。

他说:“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击之。”

西伯昌采纳了吕望的建议,在表面上对纣王采取恭顺的态度,率叛商的诸侯朝觐纣王,并在国都建玉门,筑灵台,列侍女,撞钟击鼓,假作享乐腐化的样子,纣王见西伯昌胸无大志,放松了警惕。

接下来就是在等待天时的出现。天时很快就来了。

在吕尚的辅佐下,周国国泰民安,举国上下,一派秩序井然,人民的获得感高,整个社会的精气神很好。按照《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不知名店小二的话来说“西伯侯千岁以仁义而化万民。行人让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万民安生乐业,湛湛尧天,朗朗舜日。”

不知不觉,周国的影响力就上来了。周边国家有了纷争,不去找商朝,反而找周国调解。

《史记·周本纪》里有这段历史的明确记载,虞(今山西平陆县)、芮(今陕西大荔县)两国之君为争夺一块无主之地,闹得不可开交,久而不决,说:“西伯姬昌是有德行善的人,他办事公道,诸侯之间有了矛盾纠纷都请文王判决争端,咱们不妨去找他,就请他裁定吧!”

于是虞、芮二君渡黄河,过潼关,一路向西进入周国国境后,两国的国君可算开了眼界,他们看到周国人的精气神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周人种田的人都互相让田界,行者皆让路,相遇打躬,彬彬有礼,进入都邑,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老年人没有背负之苦,活得很轻松,再到周朝廷,发现周人士让大夫,大夫让卿,有礼有节。两国国君深受感化,觉得非常惭愧,

他们意识到两国所争的,正是周国人以为羞耻的。那我们还找西伯干什么呢?只会自讨耻辱罢了。于是各自返回也学着周人百姓谦让的样子,你谦我让,顺利解决了领土的纠纷。那块地也成为了两国的缓冲地带。

这件事预示着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周的影响力要高于商。不要小看这种外交调停,这是一个大国领导力的体现,是大家都离不开你的表现。

这件事传了出去。各诸侯国都听闻此事,都感慨的说:“西伯盖受命之君”,承认西伯昌获得了天命,将要取代殷商,于是四十几个诸侯国归服了周国。

西伯昌感觉到天下形势的变化,这时赤雀丹书也恰逢其时的出现了,非常有仪式感,种种迹象都在鼓励西伯昌,于是他不再接受因商诸侯的封号,自称为王,正式同商朝决裂。

次年改元,年号“受命”。

内政已经没有问题了,于是姜尚开始辅佐文王向外发力。

第一刀就砍向了犬戎。

周人要向东扩张势力,就不能对犬戎熟视无睹。

因为犬戎位于周国的后方,并且有多次侵扰周人的前科。古公亶父时,因为无法招架犬戎的猛烈攻势,被迫东迁。东迁后犬戎仍然侵扰。

所以,周人必须解决掉这个后顾之忧。

这次文王发兵讨伐犬戎,大获全胜,打得犬戎顺服了一百多年。

在伐戎成功后,西伯正式开始了“翦商”大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