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周的崛起和商的衰落:关键节点上的关键人物(2 / 2)

此人从侧面回答了自己为什么钓鱼。直接勾起了西伯昌继续听下去的兴致。

西伯昌问:“钓鱼和实现抱负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那人回答:“第一,钓鱼需要用饵,也就是说要先付出,先给别人好处,就像要给人发俸禄一样;第二,钓鱼掌握生死大权,用兵打仗也是同样的道理;其三,是进行管理,钓鱼需要管理,一个国家更是需要统治。因此,钓鱼虽小却能够以小见大。”

西伯昌希望更加深入的听听其中的道理,那人回答说:水源深,水流不息,鱼儿才能在水中生存。树木的根扎得深,才能长得茂盛,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是自然之理。君子情投意合,亲密合作,就能干成一番大事业,这也是自然之理。我们用言语对话表达出来,只是泛泛之谈,会掩盖真正的道理;要讲出真正的道理来,那就需要无所忌讳的肺腑之言,

我要是讲出来,您不会见怪吧?”

西伯昌知道他的意思,他在试探自己有没有诚意,真心想听。西伯昌当然有诚意。

西伯昌说:“有仁德的人能够接受严厉的劝告,不会因为话不好听就不听,您为什么会有顾虑?”

太公答:“小的鱼钩,加上一点点饵,就会钓到小鱼,

中等的鱼钩,加上有香味的饵料,就会钓到大一点的鱼,再大一些鱼钩很大,加上丰盛的饵料丰盛,就会钓到更大的鱼。鱼来吃饵,就会被鱼钩挂住;人得到了俸禄,才会听从君王驱使。所以用饵来钓鱼,鱼会被控制;用俸禄来招揽人才,人才尽为其用;以家为基础夺取一国,一国可夺取;以一国为基础夺取天下,就能天下一统。唉!丰茂漫长,看上去聚集反而意味着衰败分裂;深藏不露,反而能长远。很微妙啊!圣人的德行,在于感化人心啊。微妙啊!圣人要考虑的,不过是让事物各归其位,人尽其才,而树敛焉。”

西伯昌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那人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和天下的人共享天下的利益,才能得天下,想独霸天下的人,最终会失去天下。天有四季,地有万物,能与别人共享,这就是仁。有仁爱的地方,就是天下归附的地方。免除人们的死亡,解除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患难,救济人们的于危急,这就是有德。有德爱的地方,也是天下归附的地方。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为讲究道义,讲究道义,天下就会归顺。普通人都是厌恶死亡喜欢生存,喜好恩德追求利益,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那对他们来说就是讲王道。能对民众施以王道,那么天下之人就会归附他。”

话说到这里,已经说完了。

作为超一流政治家的西伯昌又岂能听不出其中的道理,眼前的这个人暗示他的上司商王越来越膨胀,极度自负、自大、自傲,俾睨天下,独霸天下,敲骨吸髓,又置天下人于死亡的恐惧之中,早晚会失去天下。

这个人在指出商王问题的同时,也在引领自己在“仁、德、道”等方面下功夫,就会得到天下人的归附,这个人如果不是太史编所说的“霸王之辅”,那还会是谁呢?

西伯昌认识到,眼前的这个钓鱼的老头确实有见识,这个人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战略型人才。

他非常欣喜,想到开国先君太王曾有言“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

西伯昌对老者说:“该不会,您就是这一位圣人吧!太王期盼您很久了啊!”太公欣然答应。于是两人乘车而归,尊太公为“太公望”(我太公的期望)。

由此,西伯昌拜为老者太师。

这位老者不是别人,就是《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妇孺皆知。

很显然,姜子牙是后世的一种称呼,当时的人称呼男子是称氏不称姓的。姜子牙是吕氏,名字是尚,所以正确的称呼是吕尚。至于周文王,正确的称呼是周昌,因为他是姬姓周氏。同理,周武王姬发正确的称呼是周发。人们称呼他们为姬昌、姬发都是习惯性的称呼,不是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正确的称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