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周的崛起和商的衰落: 世仇(2 / 2)

随着商和周实力的此消彼长,商朝和周人的蜜月期慢慢就结束了。

位于地平线上的小猎豹,已经成为了卧榻旁边的猛虎,即使猛虎没有明显的挑衅,狮子也感觉到了威胁。

因而,在搞定方戎、平定山西诸戎之后。文丁必须要压制一下周人了。

但季历没有感觉到商朝对周人态度的变化。

季历征伐翳徒之戎,再一次取得大胜,擒获其三位头目。他坦坦荡荡地去商都献俘虏。

然而当他想返回周国的时候,却被告知他不能离开商都。就这样,商王把季历这头猛虎关在了笼子里。季历没想到自己为商王立下了这么多战功,竟然让商王猜忌,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不久,季历死于殷都,结束了戎马倥偬的一生。

季历死得不明不白,有学者认为他是被软禁后忧愤而死,也有人认为季历是被杀死的。

《史记》就认为季历被软禁一段时间后被杀害,因此古书说“太丁杀季历”,直接指明凶手就是商朝的最高统治者。

困死季历可以说是商王文丁极不明智的一个举措。

对付这个蒸蒸日上的政权,仅仅控制或者杀掉他们的领导人是没有用的。就像后世金熙宗把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之上并没有阻止蒙古崛起一样,文丁杀季历也没有阻止周国的发展,反而激发了周人对商王朝的敌意,给了周国反抗的口实。

季历死后不久,商王文丁的阳寿也到了尽头。

文丁的继任者是“帝乙”,是商朝第二十九任君王。

周人拥戴了季历的儿子姬昌接班。姬昌昼夜磨牙,琢磨着抱负商王朝,最终对商朝发起了进攻,周国终究和天下共主有着不可逾越的实力差距,这次战争,周人大败。姬昌在“天邑商”的降维打击面前很快冷静了下来。

帝乙并没有惩罚姬昌。一方面帝乙对周国有愧,一方面商朝还面临其他势力的挑战,周人进攻商朝的第二年,商朝又受到了昆夷的进攻。

昆夷是犬戎的另一个称呼。

昆夷来自西北,这次进攻,让商朝看到了没了季历之后周边少数民族又开始了蠢蠢欲动,重新认识了季历的价值,重新评估了和周国的关系。

昆夷的进攻,让周国感受到了最直接的威胁。

商朝派出了军队,和周人一起打退了昆夷的进攻。

商朝和周国的关系因为昆夷的进攻得到了暂时缓和。

此后姬昌一直采取低调的策略来转移商对周的注意力,同时暗中扩大自己的实力,周的实力又逐渐恢复。大约在此时,姬昌被称为“西伯昌”。

而此时商朝却无暇休养生息,商朝位于四战之地,强盛时固然能四处出击,而衰落时则要应付四方,疲于应付。淮夷又打了过来,帝乙虽然暂时战胜了淮夷,仍然没有改变人心浮动的局面。

帝乙去世后,他的儿子受即位,受就是纣王。

他在位之初,还是一个有才干、有雄心、有作为的君主。

据说他长得十分高大,武力值超高,力气超过很多普通人,能赤手空拳的和猛兽格斗。《封神演义》据此作了进一步加工:受和他的父亲文丁在宫里散步,走着走着一座宫殿上的大梁突然倒塌,纣王手疾眼快,飞速跑过去用一只手托住了即将砸在父亲身上的大梁,不仅如此,还拉过来一根柱子,架在了大梁上,避免了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

不仅如此,纣王的智商还很高。他博学多闻文采斐然,只不过他没有把这些长处用在治国理政上,而是用在了推诿扯皮上,臣子劝谏他,反而被他辩论得哑口无言。不仅能把自己的错误掩盖,还能顺便拐弯抹角地表扬自己(“知足以拒谏,文足以饰非”)。

《史记商本纪》记载,纣王继位之初,对人事做了重大调整,任命西方的周候姬昌,北面的九侯、南面的鄂候为“三公”。这大概就是《封神演义》中西伯候、北伯候和南伯候的原型。

纣王此举表达了对三位诸侯的重视。希望他们能在这三个方向拱卫大商。他好腾出手对付东夷。

但是纣王并没有好人做到底,根据《史记商本纪》记载,

九侯有个女儿献给了纣王,这个女儿性格端庄,“不意淫”,拒决了纣王的花样繁多的床笫之欢,纣王非常生气,迁怒九候,把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为九侯辩护,结果引火烧身,被制成了肉干。而西伯昌知道这件事后,只是惋惜叹息,却被崇侯虎告发给帝辛。商纣王就顺势把西伯昌囚禁了起来。

周人为了营救西伯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搜罗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去讨纣王的欢心,果然正中纣王下怀,一高兴就把西伯昌放了,然后告诉西伯昌是崇侯虎的提供的情报。和项羽出卖曹无伤是一个脑回路。

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西伯昌的长子伯邑考去朝歌求情,被纣王剁成了肉酱,强迫西伯昌吃下。借此验证西伯昌到底是不是圣人,看到西伯昌吃了自己儿子的肉后,纣王确定了他不是圣人,就放心地把他放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