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大苍山下 第十一集(1 / 1)

堂前悬碧艾,楚地念屈原。龙舟朱旗画,汉水绿柳繁。湖上千帆竞,岸边万户欢。新词频浸润,旧赋颂先贤。弹指一挥间,春的脚步又迈入五月,百姓推着小推车走街串巷,路边的小店也都摆满七彩葫芦和香囊、荷包。赤,橙,黄,绿,蓝,靛,紫,七彩缤纷,造型各异。香囊有十二生肖的、有中国结的、各种水果的……端午的香包里填上由百草粉混合而成的香草,不仅可以驱赶蚊虫,还可以佑护人一年安康。在小丫头的记忆里,童年的端午是温馨又快乐的!男女老幼,吆喝着,讨价还价,驻足观望,啧啧称赞……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靥如花,小丫头的思绪随之又飘到了那个遥远的海子村……在这天,村里人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和祛病驱邪等,以此来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历史记载,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他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但最终被流放,最终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每年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慢慢地,这些活动演变成了今天的端午节。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是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美食,由糯米、肉类、豆沙、红枣、蛋黄等多种食材制成。粽子的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之志,也象征着团圆和和谐。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和祛病驱邪等传统活动。赛龙舟是一项具有民间特色的活动,龙舟是由彩色的纸张或者绸缎包裹的木船,上面雕刻着龙头,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雄黄酒是一种特殊的白酒,喝起来口感醇香,有助于祛湿驱寒。挂艾草和祛病驱邪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者房间里挂上艾草,寓意着祈求健康和平安。同时,人们还会进行祛病驱邪的仪式,以期驱走疾病和厄运,带来健康和好运。除了以上的活动,现代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的庆祝方式。例如,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比赛、包粽子比赛、舞龙舞狮表演等,还有一些社区和学校会组织相关的庆祝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节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元素,例如一些创意食品和礼品等,这些都为端午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端午节那天一大早,阿爸就招呼孩子们起床去爬大苍山,摘下艾叶,在手里揉碎,捧起溪水洗脸,清澈的溪水带着艾叶的清香,明目,去灾。然后兄妹几人每人采点艾草,折点柳条和桃树枝,回到家插到门框上,防蚊虫,避邪祟。阿妈把桃树衩剪了成Y的形状放到孩子们的枕头里面,镇邪祟。然后就开锅捡出粽子和鸡蛋,粽子锅煮的鸡蛋带着香草味,非常好吃,孩子们每人一个鸡蛋。阿爸先把印纸卷好,对着堂屋的贡品烧掉,祭奠祖先。然后用剩下红颜色“这里读shai”。把鸡蛋上画上我们的属相,大哥阿臣属猪,就画个大一点的猪,万能大姐属兔,就画个小白兔,二哥阿名属马,画个小马,万行二姐也属猪,就画个小猪,小丫头属牛,画个小牛。阿爸没有文化,可他却会画画,海子村里大庙的廊檐上,有很多盘曲的龙,七彩祥云,像清朝风格的雕花,都是阿秀爸绘上去的。村后山坡上有一个烈士纪念碑,上面的“永垂不朽”四个大字,也是阿爸雕刻的。所以孩子们的生活里都有阿爸发挥艺术的影子。孩子们拿到自己的鸡蛋要先在桌子上滚几圈,把霉运滚掉,然后再吃。其实是为了让鸡蛋快点凉。桌子太小,孩子们就把鸡蛋放到炕上滚,最后就变成兄妹的游戏,滚着鸡蛋,把谁的撞坏了谁先吃,最后的那个最有福气。因为小丫头最小,劲头也小,常常是撞不倒哥哥姐姐的鸡蛋,自己的却最先被撞坏鸡蛋。于是哭着也要把鸡蛋扒开吃掉,这时候阿爸会像变戏法一样,再给她变出来一个鸡蛋,再给她画个小牛,踹到兜里,让她捂着点,不让哥哥姐姐再撞,等他们都吃完了,再让小丫头吃,小丫头就觉得她是最有福气的,然后破涕为笑。记忆里从没记得阿爸阿妈吃鸡蛋,也许让小丫头多吃了,他们就没有了吧!接着要吃粽子了,拆开缠在粽子上的马连绳,将粽叶一层层剥开,晶莹的,粘粘的黄米糕就露了出来,粽子每个尖上都有一个红枣,蘸上红糖,轻轻咬下一口,唇齿留香。吃完早饭,要跑出去玩了,阿妈给孩子们手腕和脚腕都绑上五彩线,这五彩线是要在过完五月节后,第一次下雨的时候剪掉的,要扔到水坑里,让大水冲走,把霉运也冲走,谁的五彩绳被冲走的远,就会变成蛇,然后成仙。于是孩子们都把五彩绳抛到河里,最后也不知道谁的五彩绳成了仙。阿妈还要把她们胸前都缝上荷包,荷包使用两块好看的三角布头缝合到一起,用丝线绑两个角,垂下来变成穗,剩下一个角就会像鱼嘴一样张开,缝上线订到衣服上,腋窝下,过完节要摘掉挂起来,保佑一家平安。小丫头腋窝下的荷包就不让阿妈摘掉,能带好长时间,阿妈总是说小丫头最有福气。哥哥们不缝荷包,就在后背缝上“棱灯影“(像“灯笼果“的样子)。兄妹几个都缝几串,阿妈把玉米杆截成一指长,用线穿起来。穿一节玉米杆,就穿一个爆米花。间隔着穿,十多个一串,缝到后背上,每人后背有六条,六六大顺,一边跑一边叮当响。小丫头和万行二姐一起玩,玩一会,扯她后背的爆米花吃一个,她再扯小丫头后背的吃一个,不到中午,就吃的只剩玉米杆了。然后就拽掉,“棱灯影“只需要半天就过完它的五月节了。阿妈手巧,给姐妹们的小辫上加入五彩丝线,编满头麻花辫。她们胸前是荷包,手腕脚腕是五彩绳,后背是“棱灯影“,跑出去,个个都像个花蝴蝶。同伴都管她们叫“七仙女“,那时候觉得七仙女是最美的。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阿爸阿妈用他们的双手给孩子们描绘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端午节。他们都是就地取材,没有今天的七彩葫芦和香囊精致好看,却充满温馨。

“葫芦葫芦,过节了,买个葫芦吧,五元一个,——“叫卖声打断小丫头的思绪,看着这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的景象,感慨顿生。端午节又到了,小丫头亲手给阿妈绘制一个带着小蛇图案的鸡蛋,给阿爸绘制一个带小猪的图案,希望能为阿爸阿妈祛除病痛,亲手缝制几个荷包,保佑阿爸阿妈在天堂平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