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有关陆小凤的“歌德巴赫猜想”(1 / 2)

(一)

陆小凤虽然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有关他的争议,就和他的四条眉毛到底如何生长一样,充斥着各种有趣的声音。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虽然没有李寻欢的睿智与深情,聪明和名气也比不上同样虚构出来的楚留香,但喜欢陆小凤的朋友通常会觉得这个人物很真实。

——他健康、强壮、敏捷,热爱生命,很多时候比一百只老狐狸加起来还聪明,有时却天真如孩子。

不喜欢陆小凤的人,通常是因为《凤舞九天》。

严格来说,前半部的《凤舞九天》继承了陆小凤系列的一贯水准,故事的张力,隐形人的悬念,再加上武功高得出奇、但也邪得出奇的宫九,林林总总,先生只用了半部小说的篇幅,就已经把读者的胃口都吊了起来,可就在每个人期望着陆小凤继续带来惊喜的时候,小说却草草收场,甚至“炒冷饭”,重复出现了行刺皇帝的桥段。

——把女人比作花当然是一件美好的事,却也敌不过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滥用,就算别人可以,古龙不可以。

——因为他是古龙。

在《凤舞九天》的尾声,沙曼和陆小凤隐居海上做一对旁人艳羡的神仙伴侣,之后先生没有再为陆小凤展开新的篇章,哪怕是后来的《剑神一笑》,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新故事的主角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位长着四条眉毛的朋友。

诚如先生所说,《剑神一笑》本来就是一部电影,电影的卖点就是吸引大家进入戏院,看看在怎样一种特别的场合下,从来不笑的西门吹雪居然破颜一笑!

随着对古龙小说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了解更多:例如,《凤舞九天》其实是陆小凤小说再版时候另起的名字,它原本的名字应该是《隐形的人》,先生实际上只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大概就在《仗义救人》章节的前后,写故事的人换成了薛兴国,而这位续笔者另外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申碎梅,也就是《白玉雕龙》的作者……

再往后,有心人从故纸堆里翻出明报当年连载的《隐形的人》,那里有一段现行版本没有的内容,写的是陆小凤刚从海上历险归来,就在狐狸窝落入太平王世子的罗网,更被诬陷为三千五百万两镖银劫案的真凶……

现行《凤舞九天》也有对应的情节,但内容分别很大。

在现时通行的版本里,狐狸窝的陷阱只不过是鹰眼老七演给陆小凤看的戏,这场戏本身可有可无,而太平王世子也一直没有现身,因为在薛兴国续写的故事里,太平王世子就是宫九,也就是整个故事的“隐形人”,可是明报连载的文字却截然相反,在同一个故事场景下,陆小凤和太平王世子不但开始了正面交锋,就连沙曼也加入到背叛者的行列,接下来我们的陆大侠锒铛入狱,变成一只嗷嗷待宰的陆小羊!

——换句话说,在《明报》首发和连载的古龙原作里,陆小凤曾经先后接触过宫九和太平王世子,他们是完全独立的人物,不可能像《凤舞九天》那样合而为一。

按说薛兴国是古龙徒弟,更是古龙的密友,他代为续写陆小凤的第六个传奇,甚至把故事易名为《凤舞九天》,这些应该都有着先生的首肯,以此推断的话,古龙至少应该认同宫九即是世子的说法,可这样一来,整个故事就和佚文的内容发生了冲突,两个版本变得南辕北辙,自相矛盾起来。

没有人知道《隐形的人》在明报脱稿的真正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原本每日连载的《陆小凤传奇》就在佚文之后中断,也就是说,最早付诸铅字的第六个陆小凤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半途夭折的故事,几年之后,薛兴国先生以古龙之名,为这个高悬未决的故事完稿,小说很快结集出版,甚至拍成了热烈于一时的武侠影视,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凤舞九天》,而在这个故事里,明报上那段佚文是看不到踪影的。

按照佚文情节发展下去的陆小凤绝对会是另外一番景象,那在佚文和薛版的两个陆小凤之间,哪一个才真正代表了古龙先生的原意呢?

又或者说,有关陆小凤的第六个传奇故事,是不是还存在着第三种可能?

※※※

虽然有很多朋友认为明报上的佚文属于古龙亲笔,但我觉得,佚文当中有些排字遣句让人看着别扭,一些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也不太像我们熟悉的古龙文案,除此之外,当陆小凤在狐狸窝蒙受不白之冤的时候,沙曼和小玉都出场了,陆小凤却完全忘记了一起从海上归来的老实和尚,这不得不让人心中疑惑,这篇佚文是否真的出自同一人手笔?

我们不妨做一个更大胆的猜测——这篇佚文同样不是古龙亲为,它大概由先生的某位好友或者弟子代办,刚开始的时候,这位代理人的确严格按照着先生的授意来写,他也尽量模仿着先生的行文习惯,但写着写着,出于某个原因,代理人没有把故事写下去,《隐形的人》就此断稿,陆小凤和明报的缘份也就从此不了了之了。

——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位代理人为什么没有把故事写下去呢?

原因可以有很多,事实上,《隐形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故事铺得太广,无名岛小老头的智慧武功也太过于强大,整个故事开始变得有些难以自圆其说起来。

我们不能怪责写故事的人没有事先计划好,只不过在动笔之前,作者优先考虑的往往是故事的“卖点”,尤其是每天连载的作品,作者通常有了一个基本的构思就开始下笔,然后一边写,一边陆续为故事添枝加叶,但故事里面的一些硬伤,很可能要在某个段落之后才会突然浮现出来。

推理小说史上就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一个以密室杀人为背景的作家,到了最后解谜的时候才突然说密室内藏暗道,这样的结局当然令读者哗然,但我相信,这大概是作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自知而已。

——作者的原意应该并非如此,可是当故事将完,大局已定的时候,作者才发觉到原本的设计存有漏洞,所以他只好强行转笔,哪怕这样的“操作”明显违反了“推理十诫”,但为了整个故事在逻辑上可行,作者惟有硬着头皮,搬出“密室非密室”这样一个不算解释的解释,好为自己的故事结案。

还有一个例子,某推理小说家把写到一半的手稿借给他的朋友横沟正史,结果那位大名鼎鼎的金田一耕助之父只用半部手稿就猜出了凶手,作家知道之后,大笔一挥,剩下的故事推倒重来,凶手也硬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所以,小说创作是这样的艰辛,却又是如此的有趣,对作家来说,他就是故事里头芸芸众生的神,也只有他,才可以主宰故事人物的命运。

(二)

《隐形的人》在《明报》半途而废,这已经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我们无法起古龙先生于泉下,知道当年内情的人多半也会三缄其口,但通过某些烙印痕迹,我们仍然能够作出一些很有意义的推断:

1、古龙小说的确存在代笔,代笔的时间大致集中在1975年至1982年,证据是这段期间的作品良莠不齐,同一部作品中也会出现文风迥异、笔力生涩的现象,例见《血鹦鹉》、《圆月弯刀》、《七星龙王》、《剑神一笑》。

2、成名之后的古龙颇有扶掖后进的意思,通常情况下他会先把开篇写好,然后把构思好的情节说出来,再由他的弟子续写下去。对于那些年纪轻轻而又有志于武侠小说创作的人来说,先生之举,无疑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极佳的练笔平台,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只怕没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屁股固定在椅子上,然后写一些不知道有没有人看的长篇文字。当然,先生向不讳言文章有价,写小说赚钱,用才华换取快乐,这样的好事肯定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如果他的弟子能够替他分担部分作品,那么先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辟新的篇章。

3、不是所有的同期小说都有代笔,《白玉老虎》、《三少爷的剑》、《英雄无泪》,这些故事基本看不出有他人捉刀的痕迹,可视为古龙独立完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