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龚友俭除夕调潽羹(1 / 2)

话说龚尚书听张德凯结结巴巴、一五一十道来,拈须不语。一头却也暗笑老佟家没落了,竟把个一表人才、前途无量的进士门生抛了不管。

另一头,心知京城如此的“装爷”不在少数,都是走着官场的路或打着官场的幌子,暗暗心忧,也虑着这江山,才几十年的光景,已经是忧患四起。

即便没有反贼强盗,多半会败在这些虎假虎威、招摇撞骗之辈了。但他久在官场,深知“积重难返”的道理,嘴上痛骂“装爷误国”,却也是无可奈何。

良久才道:“张大人无须太多顾虑。我们做臣子的心中有皇上、办差守法度就行了。张大人进士出身,知一县,可就是古人称的‘老虎县令’了。即是在下的父母官,如果有何咨询,定是知无不言。”

德凯没有想到龚尚书如此胸襟,想到到京城后的境遇,一时竟无语,感激的作揖不止。龚尚书挥退众人,与德凯围炉品茶,细细说起故里津安。

江右津安县,仍江南首屈一指的大县,方园五百里,人口十几多万,南、西、北三面有群山拱卫,东面安逸河东接浔阳,通过鄱阳湖接着长江,确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之地。

早在始皇一统,设三十六郡时就置县。因始皇出巡龙舟经过津安的安逸河并停靠一夜,故以“津安”为县名,取“真龙天子问津平安”之意,千百年来传承未断。津安县田少人多山深,倚田地无以自给。

自古谋生除了渔猎农耕外,科举、经商也是百姓的两条出路。故当地文风蔚然、商路畅通。

津安县人氏,以熊、刘、张、黄四姓为大族,吕、龚、陈、江四姓次之。大致分居于县的东南西北四隅,所谓东熊、南黄、北张、西刘。各色人物,人才辈出。

德凯忙又讨教治县方略,守朴微一沉吟,道出三条:

“第一为四修:续修文峰塔、重修魁星阁、修安逸河码头、扩建‘四义学堂’;

第二是通商,依鼓山镇之八方来客、四面通忂之优势,把鼓山镇的商贸做的更大;

第三是效金陵秦淮河,振兴安逸河两岸的勾栏瓦舍、水上船家酒肆,这可是来钱最快、投资最少的聚宝盆。文峰塔所在之地,仍津安风水精华所系,望重视。而魁星阁是津安文风繁茂之象征,可聚士子之心。安逸河是津安繁荣所系,一河两岸是生财宝地,码头功能整治完备了,流通更顺畅。

‘四义学堂’原系一代大儒澹台灭明曾讲学之遗址,海内儒家景仰,可惜几度兴盛又几度衰败。张大人如能兴之,不但造福桑梓,亦是留名青史的功业。”

守朴又笑道:“老夫虽然离乡年久,但时常也同乡贤往来书信,对家乡状况略知一二。大人去后,可多同诸乡贤联络,凡事可事半功倍了。你离京前,我会细细列个名单供备查。大人此去,犹如老夫同往,秋园之思更甚矣!”

德凯万分感激之余,私忖龚大人果然是位人物,官威礼仪于言谈中润物无声,让人如沐春风。忙起身恭敬道:“相爷教诲,学生受益匪浅,定当奉为圭臬。”

守朴含笑示意德凯坐下,又道:“先生天下事胸中了然,也知这太平盛世也有一二跳梁,虽是癣患,却也应注意一二。”

德凯当然知道,江右江左一带有乱党“柳叶会”活动,迄今已有近百年了。

守朴道:“津安地处要冲,三山环抱,一水贯通。既是休养生息之地,也是易患祸事之所在。与津安相连的西山、武陵、云岭、幕埠等,无不是易藏奸盗之地。先生知津安,不可不知,不可不防。而且,本朝初立之时,前朝的余党,亦有旧迹在先生的治下。”

守朴见德凯一脸惶恐,就笑道:“老夫也是知无不言,仅资参考。”

德凯忙起身道:“相爷坐镇中枢,天下事了如指掌,学生今后定唯相爷马首是瞻。”意为从此改换门庭了,守朴却笑而不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