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 2)

盗墓是一门古老的手艺,从古至今墓主与盗墓贼的较量也一直在地下世界从未间断的进行着,也可以说这是一场墓主与盗墓贼之间跨越时间长河的斗心眼,关键就看谁玩得过谁。盗墓贼若胜,则墓主生前珍宝尽归其所有,搞不好最后尸骨还得让盗墓贼糟蹋一番,而倘若是墓主胜,则盗墓贼往往沦为陪葬,不得好死。

可纵观历代帝王将相为了死后不被盗墓贼所扰,可谓是煞费苦心,或不封不树,藏于深山,或另设疑冢,混淆视听,最常见的当属在墓室之中设置各种精巧机关陷阱进行防盗。然而纵使陵墓之中机关重重,危机四伏,为何盗墓贼仍是屡屡得手?

说到底这天下就没有一种机关能够防得住盗墓贼,因为机关只能防人,而无法防住盗墓贼那颗贪婪的心。只要墓中还有财宝,盗墓贼就会前仆后继的涌入,直到陵墓被彻底盗空为止。

想那些墓主生前想方设法的防盗,殊不知这天底下最大的盗墓贼就是他们自己本身,若非墓主贪婪,死后还要在墓内藏有无数财宝又怎会引来无数盗贼?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事死如生”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并非真的死亡,只不过是换了另外一个地方继续生活,因而觉得生前所享受的一切死后也应该继续拥有,故大兴厚葬之风,这自然就引得无数贪婪之人惦记,行那挖陵盗宝之事。

说到底,盗墓贼也好,墓主也罢,客观的来说谈不上究竟谁对谁错,皆因一个贪字使然。

然而世间之事又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也不是说墓里不放陪葬品那就没被盗墓贼光顾的风险了,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人在这方面耍过些心眼。

据史料记载,贞观十年,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病危,临终之时,对李世民叮嘱后事说:“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李世民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在皇后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陵名昭陵。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等他驾崩后与长孙皇后合葬。并立有一碑,明言:“皇后节俭,遗言薄葬,以为盗贼之心,止求珍货,既无珍货,复何所求,朕之本志,亦复如此。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已有。今因九嵕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余人,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当使百世子孙奉以为法。”

这话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意思就是说,自古凡盗墓者皆为墓中财宝,而长孙皇后生平节俭,死后亦要求薄葬,墓室之中没有什么宝贝,那些为财宝而来的盗墓贼就别浪费力气了。

碑上所言是否属实暂且不论,单说这碑他不立还好,一立反倒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堂堂一个皇后,一个盛唐之主,要说死后没点稀罕宝贝陪葬说出去谁信呀?至少这盗墓一派的祖师爷温韬他就不信,所以尽管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陵墓是依山而建,不易挖掘,最终还是让温韬集众人之力给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