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菩斯曲蛇(2 / 2)

任逍遥和蓝凤凰看着这一幕,满意地点了点头,整整五十条菩斯曲蛇,任逍遥分了蓝凤凰十条,蓝凤凰不满意想要更多,但迫于任逍遥以任我选行踪要挟只好作罢。任逍遥拍拍玉笛,知道这次剑谷之行圆满完成。

接下来的时间,众人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些菩斯曲蛇。他们谨慎地将这些稀有的蛇类放入特制的容器中,确保它们受伤的程度降到最低。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任逍遥带着众人继续深入山谷腹地,既然来都来了也该去祭拜独孤求败和神雕一番,瞻仰瞻仰独孤剑魔的风采。

经过一番仔细搜寻还真找到了一个大山洞,这洞看着大其实甚浅,行不到三丈,已抵尽头,洞中除了一张石桌、一张石凳之外别无他物。不过洞角倒是有两座稳坟茔,青苔遍布,石块暗黑尽显岁月之痕迹,想必就是独孤求败和神雕之墓了。

任逍遥观察洞壁,上面还真刻了字,只是尘封苔蔽,吩咐五仙教的人清理掉洞壁上的青苔,果然现出三行字来,字迹笔划甚细,入石却是不深了,经过时间的风化,字迹有些平,看那三行字道:

“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下面落款是:“剑魔独孤求败。”

蓝凤凰和其他人见这些字也像当时的杨过一样既惊奇又佩服,“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这得多大的豪气,比着东方不败还傲气。

任逍遥也在边上说起了东方不败的的英雄事迹:

【石刻上的文字昭示着江湖的残酷与寂寥。曾经的独孤求败拥有着绝世的武功,但他却渴望寻找一个真正能与他匹敌的敌手。

然而,他的江湖生涯却充满了孤单和无奈。他杀尽了所有的仇敌,打败了所有的英雄,但却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敌手。他的实力无人能敌,他的名声在江湖中无人能及,这让他感到了寂寥和难堪。

于是,他选择了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在深谷中,他与神雕相伴,彼此依偎,疏离了人世的喧嚣与浮华。在雕的陪伴下,他过上了平静而宁静的生活。

每当他回想起自己在江湖中的历程,他心中始终有一丝遗憾。他渴望找到一个真正的敌手,与之切磋,一决高下。但岁月流转,他始终没有找到这样的存在。

然而,尽管他的江湖生涯充满了寂寥,深藏于心的渴望使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相信,总有一天,他将遇到那个真正能与他匹敌的敌手。】

在石刻前,蓝凤凰和众人静静地聆听着这段江湖传说。他们心中充满敬畏,同时也对独孤求败的武功和孤独深感同情。

他们心中也充满着对剑魔独孤求败的向往与景仰。他们带着敬意和虔诚,在石刻前行礼,向这位江湖传奇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对独孤求败的景仰,任逍遥等人也不禁想起了另一个传奇人物——神雕侠侣杨过。

任逍遥抚摸着神雕的墓碑,也不禁想起了另一个传奇人物——神雕侠侣杨过。他开始对五仙教众人讲述关于杨过和小龙女的故事,这也是江湖中一个传颂已久的经典传奇:

【杨过,武林中的一代英雄,自幼生长在桃花岛,得到了小龙女的传承。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荣光,他也是江湖中的一颗耀眼的星。

在与小龙女的相识之后,杨过深深地爱上了她,无论是抵御世间的冷眼嘲笑,还是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他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和小龙女在一起。

他们一起漫游江湖,经历了无数惊险刺激的冒险。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着来自各方的挑战。杨过的武艺不断精进,他与小龙女的默契也愈发深厚。

然而,杨过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他不仅要面对各种势力的追杀,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身负着父辈的恩怨,同时也承受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尤其是他与小龙女的情感纠葛,更是让他陷入了矛盾之中。他明白小龙女对他的爱,但他也深知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痛苦和秘密。在小龙女选择闭关数年,暂别他的日子里,他独自一人承受着孤独和无助。

然而,杨过始终坚信,他与小龙女的爱是不会改变的。他的坚韧与勇敢,让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成为了武林中的一代宗师,同时也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子。】

在这段讲述中,任逍遥将神雕侠侣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表达出对杨过坚韧和勇敢的敬佩。五仙教之人默默地瞻仰着墓碑,仿佛能够感受到杨过的英勇和情感。

这个瞬间,他们似乎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将独孤求败和神雕侠侣的传奇融为一体。他们感受着江湖的风雨,也感悟着这些英雄们所承受的荣光和苦难。

在这个静谧而肃穆的时刻,他们向着墓碑鞠躬,表达出对独孤求败和杨过的崇高敬意。江湖的传说,永远在他们心中流传,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随着夜幕的降临,星光点点,石刻和墓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凝重。任逍遥看气氛沉重忽悠到:“你们最好好好研究一下这石刻,看看字体形态像不像一些剑招,说不定能领悟独孤前辈的剑意,学得其剑法真谛。”任逍遥也是想到前世看过的一些小说中的主角来到这看看字迹动不动就能领悟独孤求败的剑意感到有趣去忽悠蓝凤凰她们,说不定有效也不一定,反正他是看不出什么。

这会儿,他们正认真的研究着呢。蓝凤凰注意到任逍遥的表情,狐疑到:“你是不是又在骗我?”

“怎么会,我说过我从来不骗女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