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 2)

菜上来的时候,我们终于结束了关于西安和广东各个城市的聊天。我觉得那些聊天内容有些乏味,也有些别扭。好像我们就是在为了聊天而聊天。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喜欢他了。可是很快,我的感觉就彻底改变了。因为我们在用餐期间,渐渐开始敞开心扉。聊天的内容也远比关于城市的话题更真实、也更深刻。确切说,我们聊天的内容,是建立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谈话基础上的。我惊异地发现,我一个月前跟他谈论过的话题,他都悉数记得,而且能够很巧妙得进行延伸。

那顿饭,我们吃了很长时间。由于我们谈论的内容过于丰富和饱满,以至于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当时我们究竟享用了什么美味。

我们从家乡聊到成长环境,家庭成员,再聊到大学生活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当然还包括我们曾谈过的恋爱,遇到的人。我们在向对方讲述这些时,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或者简单陈述。我们还会把自己的感受体悟都告诉对方,然后无需等待,就会听到对方的回应和见解。

我发现,我们之间绝不仅仅是喜欢喝同一款饮料的相似性,我们在表达观点时的语气和表情也颇为相似。最重要的是,我非常认同他的一些观点。比如我们在人的地域性特征、年龄与爱情的关系、家庭对人的性格塑造、环境对人的影响与作用、教育的意义等方面都持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

我还发现,我对一些事情的主张和看法,是在他的启发下产生的。因为我以前从未思考过那些问题。我觉察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走了这么久,居然始终带着一种模糊而盲目的自我意志。我似乎很少真正沉下心来思考问题,我看待事情只凭直觉和喜好。我如果意志坚定地做一件事情,那这份坚持与执着一定不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仅仅是我内心的愿望。

让我开高兴的是,在我们的交谈中,当李莫尔见解独到地分析问题和表达他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时,我居然可以煞有介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绝大多数情况下我赞同他的观点,只有少部分情况下,我表示反对,并且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我赞同他时,也并非简单地附和,而是通过举例子来佐证他的观点。

他看着我说话的样子,满眼惊喜。我笑着回应他。这时候,我已经完全放开了,一点也不紧张。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像一对久别重逢的知己。我们彼此侃侃而谈,聊的很开心。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逝。

“要不我们换个地方?”他看了看表说。

“嗯”我说。我期待着再次去他家,但我不确定他是否会带我回家。我猜测着,等待着。

当我们从饭店出来的时候,他说:“你还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回家?”

“嗯”我笑着点头道。

这时,他微笑着向我伸出一只手臂。

我看着他笑了笑,挽住了他。

“我家离这里不远,我们走回家吧。”他说。

“嗯,好。”我说。

“从这里出发,你能找到我家吗?”他问。

“找不到。”我说。

“我平时下班后,都是这样吃个饭,然后散步回家。”他说。

“走路多久可以到?”我问。我希望他说,我以后每天也可以这样,下班后和他一起散步回家。

“十五分钟。”他说。

“那很近呢。”我说。

我们继续往前走,过马路的时候,他拉起了我的手。我们顺着林荫道拐进了枫林巷。我以前从未走过这条路,虽然它离我家很近。路灯掩映着道路两旁的树木,车辆稀稀落落。

“我很喜欢这条路。春天的时候,玉兰花开的繁盛。”他一边说,一边拉着我的手往前走。我时不时地偷瞄他,心里洋溢着幸福。

我感觉四周都安静了,只有我们这对幸福的人在路上走。我们手拉着手,既不赶时间,也感觉不到冬天的寒意。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梦境中,我无法想象我真的能够与我一见钟情的人手拉手漫步街头,更无法想象我们将奔赴同一个目的地。而且更神奇的是,我对他的感情已经完全升华了。两个小时前,在我们用餐过程中,在我们天南海北的交谈中,我已经深深地崇拜他了。

“你在想什么?”他问。

“没什么。”我说。

“那你怎么不说话了。”他问。

“我感觉自己沉醉在梦里。”我说。

“为什么?”他问。

“因为我对你是一见钟情,而我们现在真的在一起了。”我说。我很开心自己终于有机会向他表达了我对他的倾慕。

“我知道。”他说。

“你怎么知道?”我问。

“上次见面时,我从你的眼神中读到的。”他说。

“那你呢?”我问。我期待着他的回答与我的一样。

“你很特别,从我看到你的第一眼就感受到了。”他说。他的回答令我有些失望。我没再追问。

“静怡,我希望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对你有些好的引领。”他接着说。

我有些纳闷,便问道:“为什么?“

“因为你很聪明,也很有思想。我希望尽我所能去帮助你,让你越来越好。“他说。

他的话,我听的似懂非懂。我觉得那更像是一句恭维话,甚至还有些卖弄。尽管我崇拜他,但他要引领我什么呢?我纳闷。不过,我并未在意,因为我当时觉得这只是一句随口说说的空话。直到现在,我才清楚地意识到这句话的意义。

从那天开始,他好像真的有意无意地履行了这句在我看来非常空泛的承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