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鸿门宴17(1 / 2)

项伯连夜回到军营找到项羽,将刘邦的话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项羽,并趁机帮刘邦说话:“要不是刘邦先攻下关中,您又怎么能进关呀?如今人家建立了大功却还要去攻打人家,是不义的,不如好好地对待他,以免让别人耻笑。”

在没有经过思考且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项羽竟然同意了项伯的意见。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项羽一向都以“讲义气”为自己的行事原则,并以此沾沾自喜,自以为自己的品行高人一等,对那些看上去似乎是“耍阴谋”的行为极为不耻。可惜他心中的“义”只是小义、私义,他觉得对刘邦要讲义气,在杀二十万秦兵时却没有意识到对他们的亲人是多么的不义!所谓“妇人之仁”就是指此。

这也是他一听项伯说他“不义”就立即改变进攻刘邦这个想法的原因。他不但没有怪罪叔父项伯夜通敌营,反而接受他的意见,这除了对项氏家族成员的信任以外,还有他认为项伯救张良是为了朋友之间的“义”的原因。但是,他却忘记了项伯背着他通敌对他来说是多么的不义。

项羽这个想法和行为在很多人看来难以理解,但各位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或者曾经年轻气盛的成熟人士好好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人都做过这种天真可笑的事。

可惜,项羽的“义气”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回报,带给他的只有悔恨,或者,他到死都没有反省以至不知道悔恨。

第二天一早,刘邦就带领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汉书》谓“纪成”)等一百多护卫人员来到鸿门见项羽。

见到项羽后,刘邦立马道歉并表示委屈说:“我与将军您合力攻秦,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战斗,我没想要自己先进入关中破秦啊。今天,我得以在这里与将军您重新相见,却有小人搬弄是非,使您和我之间产生了隔阂,真是痛心啊!”

项羽一听,觉得自己误会了他的刘邦兄弟,真是对不起他,赶紧推卸责任,他不好意思地回答道:“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做呢(指准备进攻刘邦)!”

遇到项羽这样的主,曹无伤偷鸡不成蚀把米,算他倒霉!所以,告密也要看效劳的对象,叛徒不是那么好当的。

然后项羽就摆下酒席,留他的好兄弟刘邦一起喝酒。

本次酒席入席就座的刘邦阵营成员只有刘邦和张良两人,刘邦带来的其他人被拒于营帐之外。座位安排如下:项羽、项伯面朝东坐,亚父范增面朝南坐,刘邦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坐在下首作陪。

在秦汉时,最尊的座位是面向东坐,其次是面向南坐,再其次是面向北坐,最卑的位置是面向西坐。刘邦是客,一般来说,为表达对主宾的尊重,本应面向南坐。但项羽却把刘邦放在自己、项伯、范增之后,这就给刘邦释放出一个信号:你仅仅是我手底下的一个比左尹、亚父地位还要要低的一个“将军”而已。他天真而又善意地以为,通过这样的安排足以警告刘邦,一挫他的锐气。

这种自作聪明,在成熟的人眼里,只会觉得搞笑。刘邦年龄比项羽大很多,他的成熟绝对配得上他的年龄。

同时,项伯面东,范增面南也可以看出在项羽心里项伯的地位比范增高。

可笑的是,作为项羽核心谋士的范增到现在都不知道项羽已经答应了项伯放刘邦一马,在酒席上还傻乎乎地好几次给项羽递眼色,最后还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诀向他示意下令动手杀掉刘邦。“玉诀”的诀和“下决心”的决谐音,意为要项羽下定决心。但项羽却装着没有看到,只是沉默着,没有任何反应,他觉得好兄弟要以和为贵。

范增见状,决定先斩后奏,他起身出去,叫来一个同样是项氏家族成员的项庄,对他说:“项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假装上前献酒,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将他杀死。不然的话,今天我们放过他,以后我们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

项庄领命,进帐上前向刘邦敬酒。祝酒完毕,他对项羽说:“将军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助兴吧。”

项羽答应了:“好。”

范增几次向项羽示意,项羽装着没有看见,其他人可是都看见了。除了项羽,谁都明白项庄想干什么。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见状,为了保护他未来的亲家,也拔剑起舞,并不时用身体掩护刘邦,让项庄无从下手。

而此时的刘邦,就算没有尿裤子,出的汗也一定是冷的。

张良见此情景,知道必须赶快中止这种危险场面,不然他们所有人都吃不了兜着走。他走出营门,找到了樊哙。

樊哙问他:“里面怎么样了?”

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他一直在打沛公的主意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樊哙说:“那太危险了!让我进去,我和他们拼了!”

说完,樊哙带着宝剑,拿着盾牌就往营门里闯。门口的卫兵想挡住不让他进去,樊哙身子一闪,拿着盾牌往前一撞,几个卫兵应声倒地。樊哙继续往里闯进营门,挑开帷帐,面朝西站定,圆睁双眼,对项羽怒目而视,头发根根竖起,两边眼角几乎暴裂。

樊哙这一闹,项庄的剑自然是舞不下去了。

项羽见状,伸手握住宝剑,挺直身子,问:“来者何人?”

跟着樊哙一起进来的张良回答道:“这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欣赏勇者、崇高武力是项羽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自己武艺高强,英勇无畏,在他心中他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所谓英雄惜英雄,项羽对和他类似的人也都充满欣赏之意。而眼前的樊哙在他看来就是个这样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