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战之后死的人更多(2 / 2)

他派蒲将军领兵昼夜兼行地渡过漳水三户津(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到达在漳水南面,进攻秦军,并取得胜利。随后,项羽又亲自统领全军在邺城(河南安阳市北郊)以西的汙水之上进攻秦军,再次大败秦兵。

章邯连吃两败仗,撑不住了,于是再次派人求见项羽,想订立和约,也就是无条件投降,希望项羽别再打了,放条生路。

而项羽这时由于几个月的连续作战,军粮也已经不足,召集军官们商议之后,一致同意接受章邯的投降。

项羽便与章邯约定在洹水南面的殷墟(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上会晤,订立投降条约后,章邯就率领他的二十万秦军全部投降了项羽。

在投降之后,章邯进见项羽,流着泪向他诉说赵高的所作所为。项羽有一个特点,他很容易轻信和原谅别人,可能是由于他太年轻的缘故,而这个特点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在章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忏悔和表忠心之后,项羽很快就原谅了这个杀死他叔父的仇人,并且立章邯为雍王,将他安顿在楚军中。同时,命秦军长史司马欣任上将,率领投降的秦军作为楚军的先头部队。

项羽自己还未正式称王,却可以封别人为王,这说明在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心中,他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王。

至此,从秦二世三年年初开始历时将近十个月(秦时以农历十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的楚军救赵战役全部结束,史称“钜鹿之战”。

钜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军力已名存实亡。而项羽在此战斩宋义、破王离、俘章邯等精彩表现既确定了他在各路起义军中当之无愧的领袖地位,也令无数后人对其充满了欣赏与景仰。

此战,后人为赞美项羽,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千古名句。

在钜鹿之战中大获全胜之后,楚地、魏地、赵地、齐地、韩地、燕地都被义军占领,关东地区几乎已经没有了秦朝的势力。项羽率领各路义军于是开始一路向西进军,直扑关中的秦朝老巢咸阳。

他们一路向西,攻打到了河南新安(河南省义马市)时,发生了一件事。

一件惨不忍睹的事。他由项羽一手制造。

这件事成为项羽一生的几个主要错误之一。

各路义军中的官兵以前都是穷苦百姓,过去服徭役或兵役路过秦国时,秦朝官兵对待他们极尽欺负之能事,多有侮辱之处。现在,二十万秦军投降了义军,义军中的官兵就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很多人把秦军官兵当奴隶和俘虏来使唤,随便折磨凌辱秦兵。

而秦军官兵慢慢地不堪忍受,一股骚动的情绪在秦军中慢慢地蔓延,很多人秦军认为如果义军能够入关破秦,那是大好事;如果不能,楚军等必定会带他们去东方。那么,秦朝得知他们投降义军,就会杀尽他们在秦地的父母妻儿。

楚军将领们暗中查听到了秦军的这些议论,就将这些情况报告给了项羽。项羽召集英布、蒲将军等人商议,一致认为秦军官兵人数还很多,内心不服,如果到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杀掉他们,而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等秦将进入秦地。

英布、蒲将军表示赞同。

当天晚上,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等人率军于夜间突然袭击并活埋了手无寸铁的秦兵二十多万人。

一时,哀声遍野,血流成河,天地为之变色。

这二十万人都是秦中子弟,他们秦地的父母正在望子西归,妻子正在对他们翘首以盼,可是他们等来的却是这个冰冷的噩耗。

他们中本来很多人就是被迫服徭役的刑徒,被章邯强行征发来对付起义军,也是穷苦百姓。

这件事是项羽失去秦地民心的开始。

这件事后,史书中也再无蒲将军踪迹。

十一月中旬,项籍带领着西进的军队到达函谷关。但他发现,他竟然进不了关。

原来,项羽在钜鹿取得胜利,最大的受益者却不是他自己,而是和他在楚国一同出发向西挺进的刘邦同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