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甘平庸的小混混(2 / 2)

战国晚期,以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四公子为代表的各国豪门贵族都喜欢养“士”,招纳门客,养贤蓄武,招揽各类人才为自己所用,以对付势力日益扩大的秦国。而去做豪门的门客,是一介平民一夜之间跻身上流社会的捷径。

和门客相似的还有一类人,叫“游侠”,顾名思义,就是游荡的侠客了。他们没有正当职业,到处混吃混喝,打架生事,放在现在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是维稳的对象。但是他们也讲义气、知恩图报,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主人,用武侠小说的语言来说,就叫亦正亦邪。当时,各诸侯国特别是魏、楚、齐一带都大兴游侠之风。

刘邦等人的混混行为其实也是受了当时“游侠”风气的影响。

游侠和门客一样,都不甘平庸,都想出人头地,所以这两类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很多游侠都成为门客,很多门客也会沦为游侠,而有名有势的游侠自己也会豢养门客。

现在,刘邦心想:以自己目前的状况,看来是混不到有名有势的大游侠阶层了,还不如去做门客,以自己的才能,肯定能找到功成名就的机会。当然,他自己也说不出他有什么才能。

既然去做门客,那就要找个好主人,主人厉害,自己的前途才有希望,如果主人自己都是平庸之辈,门客自然也没有做出成就的机会。

刘邦经过反复比较,认真权衡,他选择了一个他认为配得上他才能的主人——张耳。

张耳是什么人呢?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是以养“士”出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这时候信陵君已经死了,但是在魏国的外黄(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信陵君以前的一个门客却学他曾经的主人一样在招纳自己的门客,他就是张耳。那曾经作为别人门客的张耳有什么实力和资格招贤纳士呢?就仅仅凭他曾经是信陵君的门客吗?当然不仅仅是如此,养“士”是需要相当的经济实力和贤良的名声的。

在信陵君死后,他的门客们都作鸟兽散,张耳也不例外,作为大梁(河南省开封市)人的他游荡到了和他家乡不远的外黄。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他焕发了他人生的又一春。

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很是美丽,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一典型的白富美,但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没有相当的实力是hold不住白富美的,就像潘金莲无论怎样都不会安心做武大郎的老婆一样。所以得到白富美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变强,让白富美主动来找你,一厢情愿的单恋只是自取其辱罢了。

这个白富美娘家里有矿,她不稀罕宝马车,她要的是自己的幸福。所以她宁愿在自行车上笑,也不愿在宝马车里哭。她没有像潘金莲一样等到西门庆来勾引,就主动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一个宾客。

碰巧这个宾客和张耳是朋友,并对张耳很是欣赏崇拜。于是他就帮他的偶像做了回红娘,先是对白富美吹嘘一番张耳的才华,再让白富美嫁给他。白富美投奔他自然会信任他,她一听竟然有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还没老婆,不禁喜出望外。果断同她丈夫离了婚,要改嫁给张耳。张耳碰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晚上睡觉都带着笑意,自然是想都不想就答应了。就这样,白富美顺利下嫁给了自己欣赏的贤才张耳,并且带来了丰厚的钱财做嫁妆。

张耳做到了男人们梦寐以求的人财两收。不但从流浪的困窘中摆脱出来,还用他老婆给他的钱作为资本,学着信陵君广交宾客,加上他本来就有点名气,很多人都来投奔他,使得他的名声大振,后来还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

沛县丰邑处在楚魏两国的边界,距离外黄不远,所以刘邦就爬山涉水去投奔有贤名的张耳了。

刘邦到了外黄后,张耳接纳了远道而来的他,他顺利成为了张耳的门下宾客。自此,刘邦就整天和张耳他们喝酒吹牛,高谈天下大势。

张耳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在他看来和其他门客没有太多区别的刘邦以后会成为掌控他及他家族命运的人。张耳应该感到庆幸的是,刘邦可能觉得在他手下做门客的日子还不错,这从以后刘邦在一个关键时刻采取的有关张耳命运的一个关键措施可以看出来。

好景一般都是不长的,刘邦、张耳他们这种喝酒吹牛的惬意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此时的秦国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已经将统一六国的大业进行得如火如荼。

前225年,秦灭魏国,作为外黄县令并魏国名士的张耳被秦政府追捕。

张耳成了通缉犯,刘邦自然也不能再跟他混了,他又只好打道回府,回去了家乡沛县。

回到家乡的刘邦又见到了那些兄弟们,但他不甘就此落寞,在和兄弟们喝酒吃肉的同时,他仍然在心中思考着他未来的路,他一定要闯出一番名堂,他在等待着机会。

两年后,秦王嬴政派将军王翦、蒙武进攻楚国,此时楚国抵抗秦国所倚靠的大将项燕已被秦军所杀,楚王负刍被王翦俘虏,楚国灭亡。

秦在旧楚地沛县一带设置了泗水郡(泗川郡·《史记》)。

刘邦虽然家没有亡,但国破了。他没有沉浸在亡国的悲痛中,相反,他从其中找到了一个机会。

秦在当地建立了新政府,必然需要招募当地的公务员,刘邦凭着他还算可以的家庭,补了个基层公务员的缺,去做了沛县的泗水亭长(试为吏·《史记》)。亭长是秦政府的基层小官,管的区域范围是十“里”,大体相当于现在村一级行政单位。不管怎样,这工作在当地还算体面,比混日子强多了。

这一年,刘邦二十五岁。

有了亭长身份的刘邦朋友越来越多了,蹭吃蹭喝胆也更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