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荀彧来投(2 / 2)

但董卓宣布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

而且董卓获封相国之后,又自封太师,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于是,荀彧弃官归乡。

他对父老说:“颍川乃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多恋故土,不愿离去。

时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

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但观察一番,却也认为袁绍、韩馥等人最终不能成大事。

而他真心护汉,又认为刘辩始终是继承帝位之人,虽董卓另立刘协为新君,但新朝为伪汉。

他也听得各种非议李白之论。

但是,他觉得李白竟然可以护太后及皇帝安全,并夺回京都,乃是明智有才之人。

所以,他又借各路兵马大战之机,携众前来投奔李白,希望得到重用。

此时此汉百废待兴,更利于荀彧施展才华。

看到李白亲自出城迎接,荀彧感动落泪,拜于马前。

李白下马,扶起荀彧,携手入城。

兵民见状,也感慨万千,皆曰李丞相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啊!

看来,诰书公告天下,招贤纳才,乃真实可靠。

~~~

李白将荀彧迎相府,热情赐座,亲自奉茶。

荀彧又感动落泪,并哽咽地说:“丞相,小人之前在城门外看诰书,发现诰书首句便是民生为本,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此言甚好,必让天下归心。”

李白含笑说:“文若兄来此,便是天下归心之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此话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先贤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即是荀彧先祖。

李白此言,又让荀彧感动无限,泪始未干。

~~~

其实,李白有此文采,乃因其穿越而来,了解贞观之治。

但其现革新举措,不能激进。

故此,他暂时所实施之屯田制。

不过,现如今,李白抢在曹操独立之前实施,是以征服曹操为其所用。

他心里也明白,曹操深爱蔡琰,并为不能娶蔡琰而遗憾终生。

曹操现在不来投他,与蔡琰有关。

见之尴尬,不见又念。

当然,蔡琰不会尴尬,尴尬者乃是曹操。

因为当年蔡琰年幼,不懂男女之情。

但曹操对此幼女,却是一见钟情。

因为曹操对情感十分奇特,世上独一无二。

~~~

实际上,李白现在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只不过,不明显。

明面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等丑事让董卓抢着干了。

现在,李白这边的汉国,何太后不懂朝政,不懂军旅,皇帝刘辩愚笨,还被吓傻了。

之前,刘辩愚笨到连董卓都极度讨厌他。

不过,即便刘辩再傻,何太后也不会立别人之子为帝的。

~~~

何太后此前形同守寡,现在又是真守寡。

她自和李白相好之后,便是久旱逢甘露,竟然连印玺都交到李白手中去了。

因为在李白枕边风的狂吹下,她也感觉将印玺交给李白,方便使用,不用事事来找她用印。

繁琐公务,她也不懂,只要李白爱她就好。

她是为爱相守,为爱托付,情真意切,情比命贵。

但她这份爱,不能当众表露,只能深藏中宫。

走出中宫,她与李白还得君臣相称,以礼相见。

不过,大事还得李白请示她,经她同意。

~~~

当然,这个时候,即便何太后来索要印玺,李白也不会再给回她了。

皇宫已经在许禇的控制之下,不是随便人可以进出的。

但李白也深知何太后妒忌之心。

所以,他与蔡琰、貂蝉成亲,均无告知何太后。

何太后至今也无获悉。

因其之前忙于为其子争帝位。

刘辩刚刚登基,何进又惹事。

~~~

之后便是董卓入京,为专权而残暴,肆意杀戳朝中文武。

这让何太后及刘辩受惊吓而极恐惧,并随李白出逃至许县。

现在何太后回到京都,又不敢随便出宫,连宫女和宦官都残缺不全。

短短数月,羽林军也已更换数代。

现在她看到的羽林军将士全是新面孔。

所以,她和刘辩皆无法获悉李白的家庭情况。

现在,刘辩傻傻的,无法早朝,也无人早朝。

朝中缺百官,所以,无人早朝。

何太后也无法临朝称制。

【临朝称制: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为“制”、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