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但愿人长久(1 / 2)

赵倜给黄裳打入的这道北冥真气,确实能够给黄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且也能让黄裳练起武功来,能够事半功倍。算是给黄裳的武道埋下了种子。逍遥派也是道家流派,和黄裳以后自己看道藏悟出来的武学可以说是同出一源,相得益彰。

逍遥派的武学已经有点类似于修仙了,每一门武学单拿出来都是骇人听闻的。北冥神功吸人内力,还毫无副作用;小无相功可以模仿任何武学,没学过小无相功的人根本看不出来,这才是真正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天山折梅手虽然只有六路,但可以将天下武学尽数化入其中,而且越练越强,永无止境;甚至天山童姥还能每三十年返老还童,简直匪夷所思。

赵倜传了这道北冥真气,也是因为打心里认了这个大哥,希望他能健康长寿,对于一些事能够有心有力,家庭和谐,活得开心一点。

赵倜看向黄裳,这个年近五十的文官,两鬓已经是华发早生,或许是因为公务繁忙,或许是忧国忧民,劳心劳力。只希望这样的好官能够多一些。

一行人一路向北行了数日,已然来到了汴梁,也叫东京城,就是后世的开封。

许多人对于北宋的向往,或许向往的就是这座城。一幅清明上河图,一本《东京梦华录》,道不尽的世间繁华,人生浮梦,令无数人神往。

而东京梦华录描述的时间只是比现在天龙时候迟几年而已。张择端这时候应该才十几岁,清明上河图还没问世。

北宋时期由于崇文抑武,因为朝廷对文人的重视,逐渐形成了文人士大夫阶层。什么门阀世家,五姓七望,早已经是旧时王谢,士大夫才是当下主流。

士大夫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当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在北宋尤其是宋徽宗时,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又一个高峰,尤其夜生活,北宋放开了宵禁,很多店铺甚至通宵营业。而酒楼饮食,异域奇珍比之唐朝不知丰富多少。

《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的自序追述了当年的繁胜:“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因为西北陆路被大辽和西夏占据,丝绸之路已断,北宋另辟蹊径,发展海外贸易,东南亚一带财货珍宝尽入大宋,再集聚到东京城,正是“集四海之珍奇”。

一行人由南熏门入了城,这还只是外城。一条御街北起皇宫宣德门,经州桥和朱雀门,直达外城南熏门。长达十余里,宽二百步。马车又走了半个时辰,才到了一座宅子前,这里就是黄裳的宅邸了。

一中年妇人带着一众小妾、家仆婢女约莫二十多人,已经在门口迎接了。黄裳在准备回京前已经事先派人将夫人和小妾们护送回了东京。

那夫人见黄裳刚下马车,已经是泪流满面,几位小妾倒是面露喜色,然后觉得不妥表情一换,已经喜极而泣。

黄裳走上前去,介绍了一番,主要是让赵倜见过嫂子和几位妾侍。赵倜其中一位躲在角落里的,一看就是未成年的,应该就是黄裳路上说的那个新买的。

赵倜也跟他们一一见过。黄裳便吩咐人准备酒菜,又要和赵倜痛饮一番。

两人又是喝到小半夜,明月高悬中天。黄裳早唤来了新买的伶人,名唤小怜的,在一旁弹琵琶以助酒兴。

赵倜也是许久未见如此明朗的月色,已经穿越几天,有点思念原来的世界,忍不住吟唱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黄裳用筷子敲着酒杯,打着节拍,听赵倜一边唱完,笑道:“兄弟这唱法与时下的大不相同,却别有一番韵味。不想兄弟对于音律也造诣颇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