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神龙革命(1 / 2)

武则天执政时期,为了威慑群臣,打击李唐势力,大量起用酷吏,这些酷吏大多数出身低微,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甚至是文盲。

来俊臣本来是一个市井无赖,精通阴谋诡计,因此被武则天提拔授予官职。来俊臣趁机利用这种身份,伙同党羽残杀百姓。凡是他们认为有罪的,就会被各种没有人道的刑具折磨,即使没有罪,经过一番严刑拷打后也不得不认罪。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推事院是一座监狱,由来俊臣负责。凡是被关押其中的人,百不存一,人们给这个监狱起了个名字叫“例竟门”,意思是凡是进了推事院的大门,这个人就必死无疑。就算是朝廷官员,也有不少被来俊臣秘密逮捕死在其中。因为有了这番经历,来俊臣竟然专门著书立传,写了一部被称为“酷吏秘籍”的《罗织经》。书中讲的都是来俊臣如何罗织罪名、如何陷害他人的经验之谈。精通诡计的周兴,看了这本《罗织经》后连连自叹不如;一代宰相狄仁杰读完这本书,浑身冷汗直冒;工于心计的武则天看完后,也感叹说自己比不过来俊臣。由此可以看出来俊臣的阴险毒辣。

周兴是雍州长安人,生长在天子脚下,自幼学习法律,如果是现代社会,至少是一名律师,可是在当时,因为出身小吏,虽然他很有才华,却很难发达。高宗时代,他的才华曾引起李治的注意。有一次在李治面前,周兴有条不紊的陈述自己的见解,李治非常欣赏,当得知他只是一名小吏的时候,李治的欣赏之情也就黯淡下去了。

岁月的痕迹慢慢地爬上了周兴的眉梢眼角,他的脸上也习惯性地堆满了公式化的谄媚笑容,淘气的年轻人已经在背后唤他为“阿婆”。一个因长期伏案工作而身形佝偻、满面皱纹、满脸假笑的中年胥吏,这就是周兴在时人眼中的形象。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周兴以为自己的一生也就这样了,这时候机会来了,石破天惊的武周革命将一切秩序击碎,历史上诞生了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很特点,不管出身,不管能力大小,只要站队正确,就大胆起用。周兴看到昔日趾高气扬的高级官员纷纷落马,皇族公卿人头落地,而寒门庶族的上位之路前所未有地通畅,告密可以得官,献祥瑞可以得官,甚至还可以自荐试官。一个火红的时代蓦然而至,周兴措手不及又惊喜不已。他立刻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时代中去,向御座上的武则天申诉忠诚。尽管武则天看中的只是他的刑讯手段而不是他对律法的理解,不过像他这样卑微的人物,能有一技之长被武则天看中,他还能要求什么呢?因此只要女皇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周兴必定象忠实的猎犬一样立刻扑上去咬断敌人的喉咙,像高宗时代宰相郝处俊的后人郝象贤;高宗的两个庶出儿子李上金、李素节;素来与武则天不睦的常安公主,这些人一个个被周兴除掉。

随着一条条人命的消殒,周兴的官位也扶摇直上,累迁至司刑少卿、秋官侍郎。

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周兴就被来俊臣拍死在沙滩上。

来俊臣最初崭露头角的时候,周兴对他还是很赏识的,也多有提拔,后来有人举报周兴谋反,武则天不太相信,就让来俊臣去审问,来俊臣觉得这是自己上位的最好时机,于是费尽心机想出一招,让周兴服罪。

在一个冬日里,来俊臣邀请周兴赴宴小聚。周兴觉得在这奇寒彻骨的严冬和朋友小酌几杯,不失为一件赏心乐事,于是欣然前往。酒至半酣,来俊臣向他请教如何去对付那些死活不承认谋反的人,周兴这时出了一个主意,说把人放在瓮里,然后在瓮周围烧火,犯人必然就会招供。来俊臣听后命人依言而行,等火烧热了,就请周兴入瓮。周兴大惊失色地说:你要我招什么,我就招什么,你说,我写。

周兴死后,来俊臣俨然成为酷吏一派的首脑。来俊臣排除掉了反对他的人之后,无人可杀,于是把眼光看向了其他朝臣。荒唐的是,来俊臣制造了很多石头靶子,靶子上写了各个官员的名字,再命令下人拿小石子扔靶子。只要哪块靶子被砸中,来俊臣就拿谁开刀。而冤杀官员后,来俊臣还会捏造事实,自述自己的功劳,向武则天请求赏赐。

来俊臣还是个出了名的好色之徒,他把自己比作历史上的石勒。最喜欢做的就是夺人妻女。在当时,如果谁家中有上佳姿色的妻妾,来俊臣就会强夺。如果不成功,那人就会被来俊臣捏造各种罪名锒铛入狱害死,而妻妾最终也会被来俊臣收入房中。据说来俊臣专门做了一个花名册,上面写满官员的名字,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夺取他们的妻女,其中最倒霉的段简竟然被来俊臣抢了两次老婆。

段简本来娶了王氏为妻,来俊臣知道王氏的美貌后,用尽心机假传圣旨,说武则天皇帝已经把王氏赐给他了,如若不从,段简就会有苦头吃。段简自然知道这是假的,可他碍于来俊臣的权势,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把妻子送了出去。这也就算了,可来俊臣知道段简还有一个漂亮的姬妾后,竟然又上门讨要。段简为了保命,只能拱手让人。连续被人夺去两个妻妾,段简差点就成了孤家寡人。

来俊臣晚年时更加横行无忌,结党营私,甚至企图染指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终于被检举了诸多罪行。武则天为了稳定朝局一泄民愤,命令将他处死,来俊臣的家人也都被诛连。

来俊臣被处死的时候,洛阳一时间万人空巷,大家都跑出来看他被斩首。为了一解心头之恨,百姓们甚至生啖其肉,没有抢到的宁愿花数百金求购,可见来俊臣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最终落得了这么一个下场。

却说东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女儿,生母不知道是谁,本名也不知道叫什么。她是李治的亲妹妹,武则天的小姑子。在公主成年该结婚的时候,武则天给她说了一门亲事,让她下嫁给高士廉的长子高履行。

两人结婚以后,东阳公主发现自己的丈夫“举不起来”,这让公主很是头疼。没多久公主忍受不了长期的寂寞,就养了邻居家的儿子为自己男友,那时男孩的年龄才15岁。这件事丈夫也不知道。

但是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一次公主深夜穿衣服外出,丈夫高履行十分怀疑:公主这么晚要去哪里啊?于是就跟上去看看究竟。这时他看到公主正在与15岁的孩子亲热,高履行恼羞成怒,立即推门破口大骂。

谁知道公主仗着自己和武则天的关系,立即气急败坏地去找武则天告状,可武则天知道这件事以后,竟然下令将小姑子处死,公主死后也被高家人挖出来“挫骨扬灰”。

却说千金公主是李渊的第18个女儿,哥哥是李世民,李治是她的侄子,武则天是她的侄媳。因为出生较晚,千金公主年纪和李治相仿,她成年之后,在哥哥唐太宗的安排下嫁给了温挺为妻。两人的生活本来十分幸福,但是没过几年,驸马就去世了。

唐太宗不忍心让年轻的妹妹守寡,于是再次主持将妹妹许配给了郑敬玄。这一次的婚姻她依然过得十分美满,还生下了两个儿子,但不久之后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登基。

随后,新皇帝就将自己的老情人武则天接回了皇宫。武氏十分有野心,夺得了皇后之位后又开始掌控朝政,渐渐地就有了当女皇的念头。为了能称帝登基,武氏一直利用权势打压、严惩所有不服从自己的人。当唐高宗去世后,武氏更是独揽大权,将大批皇室成员和大臣赐死,于是所有的皇子、公主们人人自危,每天都担心自己性命的不保。

在这样的情况下,千金公主为了活命,费尽心思去讨好自己的侄媳武则天,甚至还上书请求让自己当武氏的干女儿。武氏对她的表现十分满意,将她册封为了“安定公主”,并且改为“武”姓。随后女皇下令,公主可以随意出入后宫,以便她们“母女”见面。

千金公主举动让天下人都感到不齿,但是她却觉得十分荣耀,对自己的干妈非常忠心,后来还亲自为干妈献上面首。

武则天在位时期,有个叫张衡的官员,此张衡并非汉朝发明地动仪的科学家张衡。

武周朝张衡当时任职内史,是个四品官,由于工作积极肯干,业绩比腰间盘还突出,吏部官员对他的评价很高,被列为三品官的候选人之一。

张衡仕途春风得意,就等着女皇签字批准,加入三品官的行列中。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他犯了一个学龄前级别的错误。

有天退朝的时候,可能是很晚了,张衡感到很饿,发现路边小摊的蒸饼刚刚出锅,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

张衡忍不住掏钱买了一张饼,就在摊位前大嚼特嚼,饥饿感瞬间一扫而光。

张衡不饿了,解馋了,骑着马扬长而去,想不到他的吃相被一个人看见了,这位目击者是一位御史,专门负责监督官员的。

御史认为,张衡做为三品官员,在路边摊吃饼,形象不雅,有失体统,给武周朝丢脸。

第二天,御史就向女皇报告,弹劾张衡。

武则天也有同感,觉得此人行为放纵,丢人现眼,于是下发一道诏书:“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

张衡被降职离开京城,外放到地方任职,此后终生也不能升入三品官行列了。

因为一口美味,本来前程似锦的张衡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丧失了提拔的机会。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立刻让冯小宝当上了洛阳名刹白马寺的主持。并且随便出入后宫,又赐给他薛姓,把他的名字改为“怀义”。薛怀义凭着过人的聪明,加上当年的感情,很得武则天的爱惜。因为督建万象神宫有功,薛怀义被擢升为正三品的左武卫大将军,封梁国公。后来还多次担任大总管,统领军队远征突厥。

不久御医沈南蓼也成为武则天的新宠,薛怀义出于嫉妒,一把火烧掉了耗资巨万的万象神宫,武则天不予追究。以后薛怀义日益骄横,武则天不得不叫人将他暗杀。薛怀义死后,七十多岁的武则天又陷入到寂寥烦闷之中,她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

有其母必有其女,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公开包养男宠,还相继与胡僧惠范、宰相崔湜、司礼丞高戬私通。公主十分孝顺,她从自己的男宠中挑出两位二十多岁的少年送给母亲解闷,也就是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这两人不但聪明伶俐、通晓音律,而且面若莲花、侍寝有方,把个武则天服侍得舒舒服服身心愉悦。武则天马上给二人加官四品。从此二张俨若王侯,每天随武则天早朝,待其听政完毕后就在后宫陪侍。

作为一个女皇,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武则天畜养男宠主要是为了显示女皇的权威。二张入侍时武则天已经七十三岁,就算生活优裕,养生得法,也难使一个老妪返老还童。她这是在向众人炫耀:既然男人为帝可以有成群的嫔妃,女子登基也应该有侍奉的男宠。

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女人为帝者绝无仅有。女性政治家在男性皇帝专制时代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宋之问是唐朝初期的诗人,他的家庭并不是显赫的门第,从小,宋之问在父亲的影响下,写的文词在当时成为佳话美谈。长大后的宋之问一表人才,如果在现代应该算是帅哥。

如果你对宋之问还没啥具体印象的话,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这首小诗,诗很短,只有四句,二十字。其诗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