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犯罪心理学47(2 / 2)

继发型人格异常者与原发型人格异常者相比存在更多的情绪不稳定性和冲动性,表现得更具攻击性和暴力倾向。继发型人格异常者是指由于严重的情绪问题或内心冲突而做出反社会行为或暴力行为的人。相比与原发型人格异常者他们经历过更深刻的父母虐待和抛弃。

不是所有的暴力杀人罪犯都是人格异常者,而完全人格异常者是极少见的。且他们往往是累犯,一生劣迹斑斑,前科无数。

如何去鉴别,毕竟他们的外表极具迷惑性,往往魅力十足,但当你发现他的真面目时或许为时已晚,只能在发现端倪时尽早抽身离开,避免惨剧的发生。

逃离祸端的最佳方法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在一开始就远离祸端,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法律能够惩戒杀人罪犯,但是杀人罪犯在杀人前或许只是小打小闹,在杀害生命后方被关押判刑,那第一个遭到此类厄运的无辜人就是无妄之灾。杀人犯受到惩罚,是较于一个无辜生命的牺牲为代价,往后他才没有机会再去犯案残杀更多生命。

如果能够在杀人犯意识念起前阻止他实施杀人行为,就不会有无辜的生命遭到残害。而不是等到酿成惨案后,再去侦破,无辜的生命无法再活过来,只是补救措施罢了,让他无法继续横行霸道。

有的杀人犯最开始是无任何前科记录,所以更加难以预防,即使有死刑的震慑力,也有人以身试法。所以人类科学的行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去完善,一个完全没有罪案的伊甸园人类社会不是无可能形成。

不单单是杀人犯罪的问题,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异常人格者,尽量躲开远离,女性在谈恋爱期间如果长期遭受PUA,冷暴力,持续性的各方面虐待,就要考虑是否是遇到了异常人格者。男性同样适用,女性施暴方因为体力因素,更容易用软暴力进行施暴。

家暴的结婚对象,酗酒的结婚对象,等等。从开始的源头远离此类人,初期接触他们往往表现得极具温情,极具可爱,但往后就本性暴露无遗,再去离婚于事无补。

了解他们的成长事件,是否在童年虐待小动物,这一点很有重要关联性。又譬如:爱撒谎的人,小时候纵过火的儿童,称自己不小心打翻了蜡烛等。都应提高警惕。

有一种说法是反社会人格是天生的。

当然也有小时候受过虐待冷落的人,没有发展成反社会异常人格,福利院长大的孤儿依旧善良。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阅读《犯罪心理学》。笔者简单科普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