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2)

所谓御海仙君集结毕生所学而成的心经,名唤《遍山虹》。

“欲呼风唤雨者,必融于风雨。”开篇第一句如是说道。

“世间万物皆有灵,人有物亦有,互不相通。所谓仙神,不过是通灵于万物的人罢了。沟通之法,藏于声形色,故有口诀、结印、阵法。其中最为简单易学的便是口诀。然既为仙法,又岂是张张嘴,嚼嚼舌头便成得了的?

第一步,须打坐,摈除杂念,斩尽俗思。意在令物灵所闻清楚。”

四月的风经过竹林,为姜泽的后院带来一阵清香。阳光热烈,姜泽在屋檐下打坐。屋子正门前的药旗下立一牌子,“恕不接客。”

姜泽本就是个冷性子,打坐不是什么难事。他按着书上说的,打坐三日,每日六个时辰。

“第二步及第三步,须知根,须抽苗。天生五行,人并用之。人有何灵根,便用何修习之法。然五行不同,道理却相似,需置身于物灵充沛之地打坐,并念口诀:‘仆山河,友日月,神明在我。’”

很久以前,竹君提过,姜泽是个水灵根,至于这“物灵充沛之地”,竹君唤来五缸清水,便算是“充沛”了。

不同于先前的打坐,这第三步,需足足三个月,而且如若不顺,时间或许更长。但要求也没那么死,每日一个时辰便足够,于是姜泽把正门前那块牌子移走了。

三个月间,青辽脱去春衣,向天换一碗酒,痛饮。这个夏天格外燥热,雨亦格外的淋漓。*

姜泽常常是在雨中打坐,这“物灵”可谓无可复加的充沛。但即便如此,三个月后,姜泽依然没有“融入风雨”的感觉。

那天清晨,山间起了雾,下起了雨。姜泽出门,望了望天,看不见太阳,感到无比的清爽。

他忽然想出去走走,只是走走,所以他没带竹筐,没带砍刀,只戴一蓑一笠,便向山雾里走去。

为什么出来散步?姜泽自己也不知道,或许是为了逃离,逃离歉疚、愤怒以及得出的和未得出的结论。

眼前的风景,他看不太远,耳边却更加清晰。一阵鸟鸣,像银铃,像絮语,是画眉?是百灵?还是柳莺?那歌声很远。雨拍打在斗笠上,啪嗒啪嗒,听来像是低语,这低语或许千年前的诗人便听过,红尘滚滚,诗人越来越少,或许雨看到姜泽怀着近乎诗意的悲伤,便要跌到他耳边叙叙旧。

他抬首,看到瓢虫懒懒地趴在枝干上,那绿色里的一点红,他忽然理解了画家对这小生命的钟爱。他低头,便看到露珠慢慢地从草叶上滑落,有无数这样的露珠在滑落,只是姜泽没看到罢了。

姜泽忽然感到这世界好小,小到自己和万物之间再无距离,这世界又好大,大到容得下一个孤独的青年小小的悲哀。他的身形从未变化,变化的是他的精神。

姜泽伸出手,感受雨丝点点清凉,忽然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这雨滴在他的皮肤上,他却感觉像融进他的血里。他打了个冷战。

“呼风唤雨者,必融于风雨。”不妨一试?

“仆山河,友日月,神明在我。”

他摊开手掌,心念一动,落向掌心的雨便停了下来,渐渐积成一个透明的水球,握拳,指缝间溅出冰棱,他翻转手腕,放手,玄冰瞬间化水,泼在一地的湿树叶上。

他转身,向小屋走去。

成了。

大雨滂沱。

姜泽在院里席地而坐,豆大的雨珠砸在他的周围,他却不为所动,闭眼像是在沉思。

“仆山河,友日月,神明在我。”

话音刚落,姜泽耳边雨滴落地的声音骤然稀疏。本直直落向姜泽的雨滴在靠近他时便偏移了轨迹,像沿球面流下一般流向四周。在这片暴雨主宰的土地上,姜泽的周身赫然形成了一块真空的区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