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运筹帷幄23(1 / 2)

朱瞻基通过这封回信彻底摸清了朱高煦的心理。

出兵是一定的,只是要提前摸清楚乐安城内的情况,以便于更好的打赢这场仗。

为了准确的掌握乐安最真实的情况,朱瞻基同时派出了两支队伍前往乐安,一队锦衣卫和一队宦官。

锦衣卫的任务是明察暗访乐安城,用自己显微镜一样的眼睛把乐安城扫描一遍。宦官的任务是官方信使,代表朝廷当面问朱高煦是不是要造反,顺便看一下乐安的军队和防守情况。

送信的宦官侯泰到达乐安后,朱高煦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让自己的军队热烈欢迎了侯泰。

侯泰看到了朱高煦的实力,看到了整整齐齐的军队,心里开始为自己的前途重新做打算。

朱高煦见到了明宣宗的敕令,却不行礼,这个行为直接向众人表明自己根本不承认朱瞻基是皇帝,他自己也不是朱瞻基的臣民。

朱高煦一脸不屑的看完了明宣宗的来信,带着挑衅的语气问侯泰:

“朝廷知道我举兵吗?”

侯泰回答:“尽管朝中有许多人提到此事,但皇上以为殿下您是至亲,根本不信那些人的话。”

朱高煦又说:“侯泰,你是朝廷的老臣了,应该知道我举兵的原因。”

侯泰一脸紧张,沉默不语。心想,我知道个鬼啊,你造反还有理由了,好日子快到头了,真是自不量力。

朱高煦看候泰不说话,更加盛气凌人地说:

“我何负朝廷哉!靖难之战,非我死力,燕之为燕,未可知也。太宗信馋,削我护卫,徙我乐安。”

意思是: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朝廷!靖难之役,要不是我拼死作战,燕军的下场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太宗皇帝听信谗言,削夺了我的护卫,还把我迁到乐安。

接着又说:“仁宗皇帝不复我护卫,不与大城池,徒以金帛饵我。”

意思是仁宗皇帝没有还给我原来的护卫队,依旧让我在乐安城,只会拿点钱财来堵我的嘴。

现在皇上又张口闭口谈什么祖宗旧制,我怎么可能永远蜗居在这小小的乐安城呢?

说完,朱高煦挥着手臂,指着眼前一大片排列整齐的军马兵器,严厉的大声对侯泰说:

“汝循营视汉士马,岂不可洗洋天下耶?速报上,缚奸臣来,徐议吾所欲。”

你到各营去看看我汉王的军队,难道就不能横行天下吗?你赶快回去告诉皇上,把奸臣给我绑来,然后再慢慢考虑我的条件。

侯泰看着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朱高煦,有点害怕了,谁知道这个要造反的朱高煦下一步会不会要了自己的脑袋。

侯泰哆哆嗦嗦的说:“是,是。”

这时朱高煦手下故意嘲讽起哄:“听说朝廷派来送驼马送袍服的人,半路上就给吓跑了。”

看着侯泰被吓的全身哆嗦,朱高煦更加得意忘形了,他带着鄙视和嘲笑的语气说:

“吾固知其怯,今朝中必胆落矣。”

意思是我就知道他们都是胆小鬼,现在朝中的那些人肯定都被吓破胆了。

侯泰就这样狼狈的逃回了北京,明宣宗朱瞻基问他朱高煦说了些什么,乐安城内的军备如何,侯泰竟一问三不知。

聪明的宣宗立刻明白了侯泰脚踩两条船的心理,他回头对左右侍从说:

“(侯)泰二心。”

一个优秀的皇帝一定是有着极其敏锐的观察力,朱瞻基就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他一眼便看出候泰首鼠两端。

这个时候一个人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外面已经有一群人都已经出现了这种脚踏两只船的情况,他们都持观望的态度,两边谁也不得罪。

这个时候,侯泰这种人所表露出来的态度对于朱瞻基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有可能打起仗来,很多人会倒戈朱高煦。

那么,就要迅速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了。

朱瞻基迅速召集一部分心腹大臣,商量接下来的应对策略。

不久,与侯泰同时去乐安的锦衣卫军官详细讲述了出使乐安的见闻。他们告诉明宣宗,乐安城内已经防备森严,到处都是整装待发的军队,他们随时会发起战乱。

还没等锦衣卫说完,明宣宗朱瞻基就气的把一个杯子摔碎在地上。

愤怒的说:“好一个侯泰,果然是欺骗了朕!这件事情结束以后一定要好好收拾他!。”

派遣使臣去乐安这件事情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朱瞻基派出两队人马同时前往乐安了解情况。

一队人马是宦官,另一队人马是锦衣卫。

那么,为什么宦官和锦衣卫带回来的信息大相径庭呢?因为锦衣卫和宦官属于不同的系统,宦官是皇帝的家奴,权利是皇帝给的;而锦衣卫是皇帝几十个亲兵卫中的一卫,是皇帝直辖的警卫部队,其职责就包括为皇帝控制、防范宦官。

只要锦衣卫归皇帝控制,就可以防止宦官造反、违规,因此明宣宗派锦衣卫的人与宦官一同出使乐安,实际上也是让他来监视宦官,现在看来,这个目的达到了。

在跟大臣进行几天秘密的商议之后,明宣宗朱瞻基决定派人前往乐安,平定朱高煦的反叛。

经过商议,朱瞻基准备派遣能征善战的阳武侯薛禄率兵平叛。

接到平叛的圣旨以后,薛禄的反应让人大吃一惊。他没有像一个正常的将军那样,拿出杀敌的气势,整军列队,誓死平定叛乱,捍卫北京城。

他哭了,他伤心的哭了,他不想去乐安,他也不想去平定叛乱。原因不是他贪生怕死,而是因为朱高煦是他的战友,他们两个有生死之交。

当年薛禄曾在“靖难之役”中与朱高煦并肩作战,朱高煦救过他的命,他也为朱高煦挡过箭。

明宣宗朱瞻基听说了薛禄接到圣旨的反应,立刻采取第二套应急方案。

朱瞻基连夜召集军政要员,再次商议平叛之事。

会议开始以后,为人谨慎的夏原吉站起身来向朱瞻基躬身罪:

“微臣不才,激变宗藩亲王,有罪该死。”

意思是:是我激起了汉王的造反,我罪该万死。

明宣宗立即安慰夏原吉:

“卿何罪?彼假卿为兵端耳。”

意思是:你有什么错,朱高煦不过是拿你当个起兵的借口,是福是祸,朕与你一起分担。

杨荣也开始说话了:

“陛下,臣以为,不能派薛禄率兵平叛。陛下您难道忘记了当年李景隆的教训吗?眼下对付朱高煦这帮人,必须要皇上您御驾亲征不可!

杨荣看到朱瞻基没有反对,就接着说:

“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

意思是:他们以为陛下您是刚即位,肯定不可能率军亲征。如果陛下能出其不意,御驾亲征,这些人肯定会被吓破了胆,打败他们就没有问题了。

杨荣的话让明宣宗朱瞻基心里一颤,他想起了二十多年前,自己的祖父燕王朱棣起兵夺位,当时的建文帝朱允炆派功臣之后李景隆率领大军出击燕军,结果被燕军杀得惨败,建文帝也最终失掉了皇位。

如今又想起这段往事,朱瞻基不禁心头一震。随后,朱瞻基征求了夏原吉的意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