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江山易主(1 / 2)

看到南军兵败如山倒,士兵们四处逃散,朱棣乘胜追击,准备将他们一网打尽。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徐辉祖,(徐辉祖是明朝开国名将徐达的长子,朱棣的正妻燕王妃是徐达的长女,可见战场上没有亲戚之说,各为其主,没有对错。)

郑村坝战役之前,建文帝曾私下召见徐辉祖,告诉他关键时刻为李景隆殿后,没想到真的起了作用。

徐辉祖率领着一队精锐部队挡住了燕军追击南军的路,掩护南军成功撤退。李景隆逃啊逃,跑啊跑,逃到了德州,朱棣率军紧追不舍,追到了德州,李景隆见状毫不犹豫的弃城而逃,给燕军留下大量的军粮。现在看来,李景隆参战的主要成绩就是增加燕军的气势和信心,给燕军免费运送军粮。

五月份,李景隆从德州逃到了济南,燕军入德州。在济南,朱棣将遇到一个强劲的对手,尽管这个对手只是个书生,也让朱棣面对济南城可望不可及。这个人名字叫铁铉,是山东参政,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有智慧的保护国家安危的明朝官员。

在郑村坝战役中,朝廷派给铁铉的任务是运送军粮,在路上,不断遇到李景隆败退的士兵,看着自己国家的士兵被逆贼打的如此凄惨,铁铉心中的爱国热情瞬间被点燃,一介书生又如何,不会舞刀弄枪又如何,我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守护我的国家,守护百姓。一路上,铁铉把受伤的士兵召集起来,给他们疗伤,安慰鼓励他们。在此期间,铁铉遇到了自己的旧相识—高巍,两个人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互通有无,感慨万千,国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算豁出去性命,也要保护自己的国家,两个人酌酒同盟,一起护送伤员到济南城内,一起商议守卫济南的策略。就在铁铉和高巍带着伤病残将来到济南城内时,他们发现,李景隆又逃走了,因为朱棣一直追着他打,他不敢反抗,只能逃走。而且每次他都是自己逃走,自己带领一队人马逃跑,对留在城内的士兵和百姓不管不顾。这是个什么人,太让人看不起,为人不齿,再次无话可讲。

好在还有一个人守在济南城内,这个人就是李景隆手下都指挥使盛庸,在保卫济南这一战做出重大贡献。铁铉面对这个烂摊子,不慌不忙,非常镇定,一步一个脚印,把防守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把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朱棣看着眼前这座济南城,得意的笑了笑,在他看来,济南俨然已经是囊中之物了。毕竟城内留下的残军根本不足以抵抗燕军的猛烈进攻,那就慢慢打吧,量你们也耍不出什么花招。于是就在济南城门口安营扎寨,准备好好攻击。朱棣似乎太得意忘形了,他太小看了城内人誓死抵抗的决心。结果他发现无论怎样攻击,这座城就是攻不破。于是朱棣又想出一个阴招,引水灌城,水淹济南。眼看着济南就要被水淹没,铁铉想出了应对办法,诈降。铁铉让一队人出城假装投降,告诉朱棣可以进城,不过只能他一个人进去。朱棣真的一个人骑马进城了,只见城门缓缓打开,朱棣骑着马走到城门下,刚要走出城楼的时候,有人叫了一声:千岁。话音未落,一个巨大的铁笼子从天而降,落在了马头上,朱棣见状,知道自己被骗了,立刻换马掉头跑出城。这本来是一个绝妙的计划,没想到时间没有把握好,笼子放早了,没有把朱棣罩进去,笼子砸到马头了,结果激怒了朱棣。朱棣再也没有耐心了,立刻命人用大炮攻城。正在朱棣手下准备大炮和弹药的时候,铁铉又想出一个应对的办法。一切准备就绪,大炮瞄准城墙,只等朱棣一声令下,立刻开炮。就在燕军准备开炮的时候,城墙上挂起一个个木牌,木牌上赫然写着: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这下子谁也不敢动了,朱棣啊朱棣,你敢造反,你敢看不起朱允炆,但是你敢攻击你父亲朱元璋吗,你敢公然反对打下大明江山的父亲吗?你不敢,如果你敢攻击,那你周围的人必然会离你而去。你必然失去一切。

看着城楼上的牌子,朱棣又气又没办法,空有兵力,空有大炮,没有发挥的地方。这个时候道衍和尚建议朱棣返回北平,于是,朱棣带兵撤退。铁铉看着朱棣要班师,他跟盛庸商议好一人带一队人马追击燕军,狠狠出了口恶气。燕军没有想到他们突然从后面袭击,一时间,燕军四处逃散,退后几百里。铁铉趁机收复德州。

建文帝朱允炆听到这个消息,一直郁闷的心情终于得到舒缓。升铁铉为山东布政司,后来又升为兵部尚书,一介书生都升为兵部尚书了,可见建文帝真是无人可用了。到此时,建文帝才终于对李景隆有了清醒的认知,蠢材一个。李景隆被召回,同时被撤掉大统帅职务,取而代之的是盛庸(以左都督盛庸为大将军,右都督陈晖副之)。如果当初战争一开始就用人得当,结果将会大不一样。

黄子澄看到自己推荐的李景隆混到今天这个让人不齿的地步,只恨自己瞎了眼,痛哭着让建文帝杀了他。建文帝没有同意。

1400年,九月,建文帝派大将军盛庸率军北伐,都督徐凯进兵沧州。朱棣听到这个消息,让手下做好了准备。十月,朱棣向沧州发起进攻,擒获徐凯及都督程暹,斩杀南军数万人。

十二月,燕王率兵攻破济宁,临清等地。盛庸和铁铉以东昌为营地,设法把燕王引到东昌,一举歼灭。南军先锋大将孙霖在滑口驻扎,燕军至此,很快就攻克了孙霖的军队,孙霖逃走。朱棣带领军队一路追击,一直追到了东昌。盛庸和铁铉看到燕军追来,暗自窃喜,朱棣已经进了设置好的圈套。朱棣,好好接招吧,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盛庸和铁铉杀羊宰牛犒赏三军将士,大吃大喝以后,开了一个誓师大会,一时间士气大增,杀气腾腾。饭吃完了,会也开完了,口号也喊了,气氛都烘托好了,该列阵了。

盛庸带领手下将军和士兵背称而战,意思就是没有回头路,要么战死,要么打败敌人。士兵们按照命令准备好火器和带毒的弓弩,站在城门口等待着燕军。燕王也调查了盛庸的背景和履历,得知盛庸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不足以惧,上次济南之战不过是他们侥幸罢了。所以朱棣根本没有把盛庸放在心上。

朱棣来了,带着他的十万大军,大战开始了。朱棣首先派一队精锐骑兵攻击盛庸的左翼,这是他的老套路了。盛庸早就有所准备,派重兵防守左军,所以尽管朱棣不断反复的猛烈攻击左翼,左边的军队仍然纹丝不动。看着南军的左翼丝毫不动,朱棣改变了策略,准备从中间攻击。朱棣带着大队人马冲入中军,没想到如此简单,很容易就冲了进去,就在朱棣为自己的策略感到骄傲时,突然发现越往里面冲,南军越多,而且后面的南军也涌了上来,刹那间,朱棣被南军团团围住。朱棣发现自己到中了圈套,没错,这就是盛庸为燕军设置的完美陷阱。打着打着,燕军大将朱能发现朱棣不见了,得知朱棣被围困在大军里面,立刻冲进去救朱棣,在朱能的奋力保护下,朱棣被救了出来。另一边的大将张玉还不知道朱棣已经被朱能救出去了,也进去重围救朱棣,结果发现朱棣不在里面,进去容易出来难。张玉没有朱能那么好的运气,被南军乱刀砍死。燕军大败,往北边逃走,盛庸率军追击,斩杀燕军数千人。这场战役里,燕王朱棣数次在死亡边缘,却都得以幸免,尽管盛庸军准备了大量的火器和弓弩,依然没有伤到朱棣半分。燕王没有防弹衣,也没有金缕衣,也并非刀枪不入的神仙,更没有九条命。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建文帝朱允炆,因为他下旨多次强调无路如何都不要伤害朱棣,他怕背上杀害亲叔叔的罪名。所以战场上没有人敢伤害朱棣,朱棣就像游戏的有无数条命的英雄,怎么打都打不死,这种仗打起来真是憋屈。打一个无论如何都打不死的人,打赢了才怪。善良的人啊,真不适合当皇帝。

朱棣自然也知道朱允炆的这道圣旨,所以打仗的时候根本没在怕的,还多次故意大摇大摆的去勘察南军的摆兵布阵。如果有兵追过来,就随意杀掉。南军的将军和士兵都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朱棣肆意嘚瑟,恨不得把他大卸八块,但圣旨在,不能动手。

朱棣听说张玉战死,失声痛哭:虽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足为虑。但是我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将领啊,实在是太让人悲伤了。然后朱棣让所有人来参加张玉的葬礼,虽然没有遗体,但该有的仪式一个不少,朱棣还专门给张玉写了一篇悼文,期间,朱棣还脱下自己的衣服烧掉以示哀悼,这个举动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都流下眼泪,纷纷表示一定要为张玉报仇雪恨。以后每次提及东昌之战,朱棣都会说:“自从失去张玉,我每天都寝食难安。”然后就伤心流泪,诸位将领也都潸然泪下。

这次战败后,朱棣意识到造反真是太难了,太难了。每天身体和精神都备受压力,他甚至有点退缩了。有一天朱棣跟道衍说:靖难也太难了,如果放弃,跟大师一起出家也不错。道衍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和尚立刻反驳:殿下,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是啊,一旦开始造反,就没有回头路了。

1401年(建文三年),三月,朱棣得到一个消息:盛庸率军在夹河安营,平安驻师单家桥。

朱棣随即率领大军进军夹河,双方列好阵开始打,南军面朝东北,燕军面朝西南,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吧。

朱棣率领精锐骑兵进攻盛庸军左翼,又是老一套,盛庸早就料到了,打过那么多交道了,已经对朱棣的用兵策略了如指掌,朱棣见左翼攻不动,就同时攻击左右两翼,没想到盛庸的左右两翼都很强悍,顶住了燕军的猛烈攻击。就这样双方进入了稳定的持久战,盛庸耗得起,朱棣耗不起,因为他的兵少。

就在这时,刮起了一阵强烈的东北风,瞬间尘土飞扬,飞沙走石,沙子和土一起迷住了士兵们的眼睛,南军啥也看不到,被风吹的睁不开眼,燕军趁势发动猛烈攻击,南军大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前面一仗,朱棣借助风势打败了瞿能父子,今天又是突然刮风,而且这个风的方向专门对准南军,真是一阵妖风啊。

这一战又极大的鼓舞了燕军的士气,他们都认为连老天爷都在帮助朱棣,这就是天命不可违。

此时,朱棣在宫内的眼线告诉朱棣一个消息:京城空虚,如若此时带兵攻击京城,必胜。

朱棣何尝不想直接去南京,但是没有翅膀,飞不过去,中间那么多城池,不得一个一个打吗。

突然间朱棣脑海中闪现一个想法:必须要一个一个的打过去吗?不一定,一定有其他更好更快捷的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