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助我也(1 / 2)

耿炳文率领残军退到真定城内,死活守住真定城,这是他的强项。不管燕军怎么攻城,就是毫无进展。耿炳文心想:我们就不出城,看谁耗得过谁。

虽然躲到了真定城,挡住了燕军的进攻,但真定之战还是以耿炳文的失败而告终。

当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朱允炆发火了(帝闻,大怒):一个老将,竟然打了败仗,现在还有什么办法?翰林学士黄子澄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陛下不要太过焦虑。燕军兵力不足,只要我们集聚天下之兵,凑够五十万,从四面攻击北平,燕军就会寡不敌众,必大败燕军,生擒燕王。”

建文帝朱允炆说:“派谁当主帅呢?”黄子澄说:“派李景隆,一定能打败燕军。”

朱允炆立刻下令,由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的主帅位置。听到这个消息的三个人都有不同的反应。

李景隆听到这个消息,很兴奋,你们平时都说我是纨绔子弟,现在皇上委我重任,我将要率领五十万大军消灭反贼,让你们好好看看什么叫做虎父无犬子,我李景隆也不是无能之辈。(李景隆,字九江,父亲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是跟着朱元璋打下江山的开国将军,所以朱允炆算起来是李景隆的表弟。)

耿炳文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沮丧,又有些失落,毕竟自己打了败仗,被换下来也是无可厚非。但是自己在真定城内一直耗着朱棣,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至少能够拖住朱棣,给朝廷争取应对时间。换别人也就算了,换个李景隆,想必大家平日都知道李景隆到底是个什么人,耿炳文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朱棣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笑出声来,直呼李景隆小名:“李九江啊,这个小侄儿是我看着长大的,我最清楚他是什么人。寡谋而骄,色厉而内荏。从小到大都没怎么打过仗,如今派他当主帅,率领五十万大军,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啊。”

燕王朱棣列举了李景隆必败的五个点。

第一:为将政令不修,上下不一心。

第二:北平早寒,南军没有抵寒的冬衣,不能冒着寒冷打仗。

第三:南军不了解北边地势,不知险易,这对他们来说非常不利。

第四:贪而不治,智信不足。没有智慧的将领,没有勇猛的士兵。

第五:南军喜欢阿谀奉承,喜欢奸佞小人。这就是李九江必败的五个原因。

1399年,九月(本文月份均为农历),监察御史康郁上书陛下:臣闻人主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今诸王,亲则太祖遗体也,贵则孝康之手足也,尊则陛下之叔父也。乃残酷竖儒,持一己之偏见,发天下之大公……

大概意思就是,燕王以及其他诸王都是您的亲戚,对待他们不能那么残忍,应该好好以礼相待,他们肯定也就不会兴兵造反了。结果是朱允炆没有搭理他。

李景隆率领着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北平走来了。朱棣跟诸将说:“我们现在在北平,李景隆不敢攻城,所以我们去永平,南军知道我们出了北平,必来攻城,那个时候我们再返回来,前后夹击,必胜。”

诸将说:“北平兵少,怎么抵抗?”

燕王说:“城中人少,如果去抗战,肯定不行,但是如果是防守,那就够了。所以我们出城不仅仅是为了援军永平,还可以诱惑李景隆攻城,吴高害怕我们,只要我们过去永平,吴高肯定弃城逃走,这样就解了永平被困的境况,返回来还可以打李景隆。”

不得不说,高手就是高手,又一个一箭双雕,军事天才不是盖的。结果真如燕王所料,吴高退居山海关,燕兵狂追,杀敌数千。

这个消息传到南京,有人建议皇上攻永平,以动北平,朱允炆没有采纳。

靖难之役到现在四个月了,燕王朱棣还在北平周围转悠。虽然李景隆不会打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傻瓜,有很多有勇有谋的将领和士兵在等着朱棣。五十万人就是十个打一个,也能把燕军体力耗尽。既然决定靖难了,就得拼命。因为你不能失败,你要打败所有人,打败每一个阻止你的人,才能登上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朱允炆可以失败,哪怕失败一百次,人家也是正统皇帝,还是可以派兵去打你,你是反贼,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造反的成本很高,每一天都要拼命,每一场战争都不能失败。这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面对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朱棣想起了一个人,宁王朱权,宁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拥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统领朵颜三卫,朵颜三卫是由投降明军的一队蒙古军组成的,个个骁勇善战,战斗力极强。当时的人都说:太祖诸子,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此时已经是农历十月份了,北方的天气已经很冷了。燕王朱棣带着大军去往大宁(宁王属地)。快到大宁的时候,燕王命人停下,让大军驻师城外,只带了几个手下入城,宁王看他没有带着大军进城,便稍微放松了心情,宁王虽然也看不惯朱允炆削藩的行为,但自己并不想跟着朱棣一起造反,所以对于朱棣的到来,宁王非常谨慎。

朱棣一见到宁王,就装出一副可怜相,悉数兄弟之情,对着宁王把自己的委屈一吐为快,说自己如何被逼无奈才发动靖难之役,心中的苦没人知道,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自己走投无路才来寻求帮助,希望宁王可以帮助自己向皇上上奏放过自己,不然自己一家人命不保矣。宁王一边答应他可以上奏让皇上赦免他,一边警惕着这个造反的人。

朱棣就这样在宁王府住了几天,两个兄弟表面看起来相处很融洽,但宁王时刻提防着这个造反之人。燕王要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了(私下重金收买朵颜三卫),便说自己要回去了,宁王暂时松了一口气,这个不速之客终于要走了。

为了表示兄弟情谊,宁王表示把朱棣送到城外,朱棣自然毫不客气,送吧,最好送远一点。

就这样宁王把朱棣送到了城外,宁王正要告别,朱棣一把抓住宁王的手,露出凶狠的表情:“老弟,跟哥哥一起靖难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