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宁远血战(一)(2 / 2)

翌日,准备就绪后,建虏的第一次进攻正式开始。

不过这次和自己的兄长皇太极,以及老子努尔哈赤比起来,多尔衮有了一个很大的优势,具体的说应该是一件利器:红夷大炮。

阿巴泰从盛京运来了七门,再加上锦州城的八门,一共十五门,比宁远城还多四门。

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在明军引以为傲的火器方面,也已经被建虏完全超过了,真是莫名的悲哀。

因为建虏的这些火器,大部分都是从明军手中缴获的,明军俨然成了建虏的运输大队长。

多尔衮选择了更加开阔的南面作为主攻方向,于是将十五门红夷大炮全部调了过去,集中起来对着南城城墙一处位置猛烈轰击。

炮声如雷,呆在宁远城中央一处府邸的朱慈烺能够清晰的听见,脚下的地面也跟着在震动。

虽然他努力的保持镇静,但心脏还是抑制不住的怦怦直跳。

毕竟一个现代灵魂,只在电视剧和电影中感受过战争的残酷,现实中听得最多的也只有烟花和鞭炮的爆炸声,哪能和眼前的场景相比?

轰轰轰……

如婴儿脑袋大小的实心炮弹砸在城墙上,一砸一个大坑,将这片城墙砸得千疮百孔,布满一道道裂纹。

宁远分内城和外城,内城的历史有两百余年,但外城是在天启年间才由袁崇焕主持修筑的,将整个内城包裹其中。

外城也称为土城,因为是由夯土筑成,虽然也很坚固,甚至在修筑好没多久就成功的抵挡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先后两次的猛烈进攻,但此刻却难以承受如此大口径火炮的轰击,裂开一个个缺口,甚至开始坍塌。

而面对建虏炮火的猛烈轰击,吴三桂却没有下令还击,因为只有红夷大炮才能打这么远,而己方仅有的十一门红夷大炮还要分布在四周的城墙上。

由于宁远外城大概成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红夷大炮布置在每个角上,所以每个角顶多只能配上两门。

在此情景下,和建虏进行炮战太不明智,还不如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而在红夷大炮轰击时,建虏的其他动作也没有停,因为要靠近城池,首先就要过护城河这一关。

宁远外城的护城河宽约二丈,深有一丈五尺,对于这种相对狭窄的护城河,填土的方式要比架设浮桥更加合适。

大量包衣奴才推着他们自己打造的推车,装满泥士,然后在建虏士兵的驱使下,从四面八方缓缓的向护城河方向推进。

因为多尔衮要保证自己能随时去进攻其他方向,所以每个方向都要提前填平一段护城河,同时也能够牵制守军的兵力,让他们不敢轻易去支援南城。

突然,轰轰轰的一阵密集炮声响起,因为那些填河的包衣已经靠近了护城河边。

佛郎机炮、灭虏炮发射出的散弹如雨点般砸向那些简易的木制推车,然后轻易的将其洞穿,将躲在后面的包衣奴才打得血肉横飞,发出阵阵凄厉的惨叫。

可即便如此,其他人也不敢转身逃走,反而还硬着头皮向前猛冲,因为身后督战的建虏士兵会毫不犹豫的将所有退却者斩杀当场。

而以最快的速度将车上的土石倒入护城河中,反而能减少暴露在炮口下的时间,从而为自己多争取一线生机。

正是在这些炮灰的卖命努力下,一车车的土石,甚至是尸体被填入护城河中,直到铺平一条宽约两丈的道路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