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皇太极的谋算(1 / 2)

马科将朱慈烺一行交接给吴三桂后,就立即转身回山海关了,而吴三桂则连忙将朱慈烺一行恭迎进宁远城。

马绍愉得知太子殿下竟然跟在自己后面来了,不由的很是震惊,直到接了高起潜带来的一份旨意,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自己的敕书是本兵所作,而不是陛下亲自授予的,原来从一开始,自己就是个幌子,心里不由有些失望。

本以为这是一次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却没想到白高兴一场。

如果是派其他更有才干的能臣,或是本兵大人亲至,倒也无话可说,但是太子殿下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毫无官场阅历,怎能担当如此大任。

若是出了纰漏,不但会对大明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也会有损皇家颜面,陛下怎会这么糊涂呀。

心里发了一阵牢骚,突然,他心头一动,似乎想明白了其中的门道。

“是不是明面上是太子殿下,其实真正与建虏和谈的还是我,谈好了,大的功劳是太子殿下的,谈得不好,罪过就是我的?”

马绍愉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因为这种手段在官场上极为常见。

晚宴过后,朱慈烺亲自召见马绍愉,让他按照原计划继续到沈阳去。

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

想清楚了其中细情,他心里舒服多了,因为被太子殿下摘了头功总比其他人抢了去要强得多。

毕竟这天下迟早是太子的,说不定有了这层关系,以后自己就是太子党了,何愁不飞黄腾达?

翌日,马绍愉也没心思再休整一天了,天一亮就斗志昂扬的出发。

北上几十里后就进入了建虏控制的地界,松锦大战遗留的痕迹还历历在目,莫不令人感伤。

不过,建虏虽然取得了松锦之战的胜利,但并没有放松警惕,所以马绍愉一行还未走出多远就被发现。

虽然感觉这一行人有些奇怪,根本不像是来打仗的,但他们还是调来几百人截住道路。

得知马绍愉是代表大明来和谈的,这些建虏虽然凶残,但也不敢轻易向使者下手,于是一路将他们“护送”到锦州。

因为牵扯到国之大事,锦州守将也不敢怠慢,立即派人继续将马绍愉“护送”到盛京(沈阳),同时派出快马以最快的速度先将消息传回去。

五月十五日,在盛京的皇太极得到了急报:明国派来了使者寻求和谈,并已经在抵达盛京的途中。

得此消息,皇太极不由心头微喜,因为他心里也是想议和的。

原因很简单,经过这么多年与明国的交战,他已经深深的见识到了这个腐朽帝国的脆弱,自然野心就越来越大。

随着松锦之战的胜利,明军精锐遭到沉重打击,关外只剩宁远一座孤城,难堪大用,入主中原自然就成为接下来的战略目标。

但是,明国内部还有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流寇。

张献忠暂且不说,李自成已经坐大,号称百万,肯定也有图谋江山的野心,这是入主中原的头号大敌。

所以,想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必须要先想办法削弱流寇的实力。

而同明国议和,让明廷能集中仅剩的实力去剿寇,大清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就如当初南略明国,暗助流寇从明军手中逃脱一样,谁弱就扶持谁,让他们互相消耗,大清就能以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胜利,一石二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