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率师渡河(1 / 2)

王长谐、刘弘基及陈演寿即刻启程,带领六千步兵向河东进发。

天气正值大暑,行军缓慢,众人酷热难耐。王长谐认为必须夜间行走,白天修顿,这样不仅不会耽误行程,众人也不会遭受酷热的煎熬。行军从军都认为这是好办法,欣然接受。果然,行军速度加快了不少,在一个月后,就赶到了梁山脚下。

他们通过附近的竹林用了十天做了一千只竹排,准备渡河。黄河水流湍急,漩涡密布,想要渡河,实属不易。每只竹排上坐着六个人,还有一些从军必需品,众人只好互相抱住胳膊,放低重心,让竹排可以平稳渡过黄河。

当然,湍急的河水和暗藏玄机的漩涡礁石也打翻了不少竹排,将士们有的掉入水中不见踪迹,有的被礁石撞的头破血流,一时间血染黄河,河水都被鲜血浸红。

待所有人上岸,王长谐清点人数,发现死伤过半,原本六千余人到对岸只剩三千人。王长谐唏嘘叹惋,清点剩余余粮,为死去的将士沉痛悼念。他展开纸笔,洋洋洒洒写了封信寄给李渊。

待李渊收到信已是半月有余,李渊看后也是叹息不已,为死去的家庭表示哀悼,并为他们处理后事。

九月,秋高气爽。

这一天,李渊清点人数,开始向黄河进发。唐小天四人分别坐在康鞘利和刘文静的马背上,这样就不会在为漫长的路程而疲劳。前面则是由李渊和李建成李世民负责开路。

这一路唐小天看见了不同的风景,领略了众多风土人情,这是待在家里所不能比的,他看见妹妹的眼睛里充满着惊喜和好奇,也很欣慰,她再也不是那个一直跟在屁股后面叫哥哥的小孩子了。

半个月后,他们抵达黄河,与黄河西岸的王长谐众人汇合。

李渊知晓屈突通在河东阻拦,便率领军队前去包围,但由于敌众我寡,河东地区迟迟攻不下。

次子李世民听从唐小天建议告诉父亲,将众将士留在城东,自引军队向西进发。

李渊引军向西进发,留下唐小天四人与众将士在一起,唐小天不断为隋朝各县描述李渊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格,各县人民为之信服,都纷纷愿降。

李渊进驻朝邑,派遣长子李建成率领刘文静、王长谐等诸军数万人进驻永丰,扼守潼关,阻止隋军西援;派遣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数万人沿渭水北岸经过高陵迂回至长安。

在永丰,李建成完成父亲嘱托,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当地县官不敢与李建成造次,只好为每家送去十石米,发放粮油,废除徭役,百姓生活得到保障,生活水平提高。

在高陵,李世民得到了平阳公主和农民武装起义的接应,顺利抵达泾阳。

李渊便命令刘弘基及慰抚使殷开山率兵南渡渭水夺取长安故城。

唐小天心里清楚,历史总会按照一定发展规律进行,李渊的做法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李世民引兵前往司竹园,新归附的地方武装李仲文和何潘仁驻扎阿城,兵力不断扩大。不多时,李世民邀请李渊来长安。

李渊知晓屈突通不能西援,命李建成挑选精兵,经过新丰,直抵长乐宫;而李世民则率新归附的诸军回长安故城驻扎。李渊则从冯翊率军经下邽、栎阳西进。

屈突通获悉李渊军西入,于是命令鹰扬郎将尧君素守城,自领数万人援长安,被刘文静等阻于潼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