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王象乾(2 / 2)

王象晋不觉得皇帝跟自己说的是何等机密,以及之后自己要去陕西一带,兄长却是多年督抚九边,知道那边的风俗人情,便一一答了,希望兄长能给自己一些指点。

西北之地,古来民风彪悍,皇明开国以来,受限于风水流转,其风气更是上了一层楼。

王象晋也担心自己一去就被人当红薯给埋了。

王象乾一边和兄弟聊着,一边在想,新帝一登基便挂念边疆民事,且在早朝时有言,不欲初登大宝,万般不熟悉之时大动干戈,避免误伤,可见是个能稳住的。

有明君之象啊!

这次召回自家兄弟,可见后续是要用于国事,他王象乾虽老朽,却仍有心报国,只希望皇帝能善始善终,千万不能再像大明朝前几任帝王那样,刚继位刷了波“明君”风评,转而就疯狂摆烂了。

朱由检那边,倒是对王象乾的态度有所预料。

毕竟人家兄弟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不搞点情报交流才是有问题。

在双方各有默契的情况下,朱由检第二天便接见了王象乾,并针对九边情况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询问。

但对王象乾特意表现出的好态度,以及暗含期待的眼神,并没有太多意会。

要起复这位九边老臣吗?

那必然是要的。

等摆平了魏忠贤后,即便朱由检求稳求妥当,也免不了有一批官员被罢免。

届时大明内忧外患不绝,朝廷摇摆,自然要有“老成持重”的臣子出来当个垫脚的,免得桌椅晃动,把上面的东西甩下去。

可官复原职就不用多想了。

朱由检搜索了脑子里有关王象乾的诸多事迹,只能说这位老先生的确是个典型的“大明文臣”。

忠心是有的,不然也不会八十多岁了,还要拖着老迈身躯去招抚虎墩兔这等势力。

能力也有,没能力做不到这督抚之位。

只是做事风格并不符合朱由检的心意。

纵观王象乾巡抚九边以来,多采用柔和手段,遇到外族闹事,本着大明不能“擅开边衅”的固有原则,基本上就是给钱解决。

孙承宗跟王象乾的矛盾也源于此。

天启三年冬,有个参将叫王楹的被朗素部杀害,孙承宗大怒,要发兵讨伐朗素,结果王象乾担心这么搞会破坏大明和蒙古诸部之间的友谊,只是低调的解决了那个杀人者,反手还给朗素加了一笔“安抚费”。

气的孙承宗大骂,哪怕知道给蒙古诸部送钱是为了双方友好,方便执行大明朝“以夷制夷”的政策,但也不能因为这件事加钱啊!

多丢人!

然后天天上疏骂王象乾,最终把这个老头给骂走了。

除此之外,朱由检还记得史书上记载,崇桢元年,蒙古部虎墩兔进攻大同,自己不得已起复王象乾商量该如何解决这件事,最后还是说要拿钱。

不能乱开边衅,能用钱摆平就用钱摆平。

这就是大明文臣在军事上的普遍看法,就比大宋不管强弱对错直接倒贴钱跪下的做法硬气了一点,毕竟大明的官员会安慰自己这是在用钱买保镖,收买边疆部落来打击不听话的那堆家伙。

朱由检如果没有脑子物理开窍,只看王象乾的表现,只怕要把这人拉入黑名单,可他现在开了窍,还时常反思自己和朝廷的过失,又觉得这种作风的流行,也不能全怪在大明文官们的身上。

这国怎?

定体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