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征西将军(1 / 1)

默默无言,良久,赵云缓缓抬头,并非是怀疑的目光,而是平淡的问道,“不知先生,如何能平定天下?”

是的,赵云并没有选择将这个口出狂言的世家子扔出门外,他要听听这个人的解释,毕竟百姓已经太苦太苦了,如果有机会,他希望这天下能够平定,哪怕只是一丝微小的希望,他也不愿放过。

王亮大喜,他就知道,王亮的身子缓缓放松了,紧绷的神经也变得舒缓,甚至他的坐姿也从正襟危坐变成了松松垮垮懒懒散散的样子。实际上王亮也是在赌,赵云的实力,一旦动手,他可能会毫无机会,也不能说是毫无还手之力,他庞大的精神力可以在最后和赵云一起同归于尽。但是他赌对了,不论这个时代如何变化,赵云还是那个赵云,那个真正将百姓放于心头的常山赵子龙。当然,这也不是说王亮有多鲁莽,实际上这两天跟随队伍,他也在默默观察,看着赵云帮病员准备汤药,是的,没错,赵云骑着他那匹夜照玉狮子飞了不知多少里采来的。竟然还懂医药学方面的知识,老实说,王亮震惊到了。每夜巡营地,一丝不苟,自不必说。用自己的内气将一小块麦田悄悄笼罩,王亮甚至开始都没注意到。这一片已经没有其他人了,应该是听说军队来了慌忙逃跑了吧,这麦田也就成了一片无主之地。当然,可能也是躲在了什么地方,等待军队路过后再出来,那片麦田也许就是这户人家的口粮。

当然,原因也不止这些,毕竟,王亮现在肩负的可不止是他一人的性命,不过这个也是后话了。

且说此时的诸侯帐中,鲍信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也最起码曾是一个纯粹的爱国好青年。当年董卓进京的时候,鲍信要求袁绍和自己趁着董卓还没有站稳脚跟,率兵先攻击董卓,可是袁绍怂了。后来袁绍灭韩馥的时候,鲍信就告诉曹操,袁绍也是个大奸臣,和董卓比起来差不多,我们可不能和他同流合污。再后来百万黄巾军进攻兖州,刘岱战死。鲍信第一个站出来,拥护曹操入驻兖州当黄巾军再次来临的时候,鲍信为了救曹操,壮烈牺牲。因为鲍信坚信,只有曹操才能够拯救这个国家。不过,不管如何,至少在联合讨董时,显得无比昏庸和短视,乃至于自私,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贪图功劳,更做出派自己胞弟去抢先锋孙坚功劳之事,进军洛阳之后,鲍信的表现也让人难以恭维,泯然众人,也不曾随曹操去追董卓,而贪图享乐,日日歌饮。

那是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

想想在看到十八路诸侯驻足虎牢不前,沉溺宴饮、醉生梦死的时候,悲愤地喊出“竖子不足与谋”、然后独自率领五百骑星夜追击、渴望拯救汉帝的时候的心情吗?在悲愤之中,喊出“竖子不足与谋”,然后独自站出来,面对千军万马。那是曹操最后的呐喊。

曹操是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出身贵族,年轻时正是东汉的盛世,而又因为出生贵族,所以深谙当时贵族那一套和现实的坎坷阴暗。但是他又相信着那曾经含情脉脉的太平盛世。可惜后来,他大败而归。跟随他多时的兵马被徐荣杀的丢盔弃甲,要不是曹洪舍命保护,他已经死在了虎牢关前。

而他实际上也已经死了。

那个毕生理想是“汉安西将军墓”的曹操死在了虎牢关,死在了十八路诸侯的醉生梦死中。

曹操是知道现实的,但是他也是有理想的,可他一直想知世故而不世故。所以他在洛阳北部尉时敢设置五色棍杖打权贵,也敢在为一小小议郎时便上书直言、针砭时事。他知道现实,可他不愿面对这浑浊肮脏的现实,因为他相信他的理想终究会实现的。可是当理想真正破碎的时候,他就像一条丧家之犬,恐惧无奈。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