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管它是不是野史(2 / 2)

在这样的黑暗里,他的皮肤状况呈现出了一种病态的白,在朱佑樘称帝之后的画像中,我们可以得见这段时期,岁月给他的脸上留下的痕迹。

不过好在,六年之后,因为当初那位救下他的老宦官的努力,朱佑樘的身份得以大白,朱见深知道了自己这个儿子的存在,父子相认,喜大普奔。

朱佑樘离开了那间狗都摇头的柴房暗室,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太子,然而他的母亲纪氏和一众养育过他,保护过他的宫女太监们却被恼羞成怒的万贵妃打击报复,纷纷暴死。

孝宗朱佑樘在登基之后,对这段往事的记忆已经十分斑驳,他连母亲纪氏的名字都无法记起,就更别提那一众曾经帮助过他的宫女宦官了。

不过,朱佑樘仍然对他们心存感激。

心理学上说,一个在童年和少年时代遭逢大难的人,往往会在长大后走向截然不同的两种极端。

第一种,是因为其人承受了过多的苦痛和摧残,导致他的性格开始变得阴暗,而阴暗的性格又会让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和仇恨。

他会认为,社会对不起他,世界对不起他,所以他会竭尽全力的通过伤害别人来填补自己心中的沟壑和不平。

第二种,同样是在幼年时期遭受了这个世界的巨大伤害,但这种人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却体会到了痛苦之外,有关于生活和生存的全新感受。

凄苦的遭遇让他们体会到了平凡生活的不易,艰难的处境让他们了解到了生而为人的意义,他们越是没有被善良的对待,就越容易分辨和珍视善良。

那么很显然,我们的朱佑樘同志就属于第二种。

童年的苦难遭遇没有让他变成一个性格偏激,充满仇恨的帝王,反而使得他常怀感恩之心,而这种感情又促使他成为了一名贤明的君主。

在明朝大臣出使朝鲜的史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

今皇帝...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

出使朝鲜的明朝官员向朝鲜国王介绍大明王朝的皇帝孝宗朱佑樘时说:

我们的皇帝不喜欢玩乐,也不喜欢奇珍异宝,是一个专心工作,心无旁骛的人。

他热爱工作到了什么程度呢?到了就算赶上狂风暴雨也要正常开展早朝的程度。

工作之余,孝宗皇帝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他从来不穿奢侈的衣服,平时接见大臣只用普通的着装,只有在祭祀天地的时候才会十分罕见的穿龙袍。

皇帝不喜欢在宫里摆宴,也从来不组织乐师演奏,至于勾栏听曲这样的事情,宫里也从来没有过。

以上,不是明朝的史官们对主人的自吹自擂,而是朝鲜方面留下的史料,真实性可见一斑。

童年时代的遭遇,以及幼年时期失去母亲对朱佑樘本人的影响可以说是十分深远。

我们可以在弘治的时代里看到有关朱佑樘的善良和仁慈,宽容和理解,看到朱佑樘对自己施行“一夫一妻制”,除了是因为朱氏皇帝普遍都接受了正统的儒学教育之外,或许还因为皇帝童年时的“弱者心态”。

比如,坊间一直传言,朱佑樘的母亲纪氏之死,多半是万贵妃策划的。

朱佑樘当然对这种传言深信不疑,他的内心对这位对自己母亲的死有重大作案嫌疑的女人当然也是十分愤恨的。

但当他登基之后,朝廷里的一些官员们要求朱佑樘惩处已经死去的贵妃万氏以及万氏的族人时,朱佑樘却选择了宽恕。

作者以为,此可称之为,明君的胸怀。

多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里,朱佑樘就如野狗一般出生,如野狗一样长大,六年的藏匿生涯中,有无数人曾经出现在他的生命里,给过他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虽然这些人的名字和样貌朱佑樘都已经不能记清,虽然这些往事都已经尘埃落地,但是毫无疑问,孝宗皇帝仁政爱民,颇有作为,他用他身为帝王的后半段余生,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另外一种报答。

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这是明朝大臣朱国桢对朱佑樘的评价,当年只觉得浮夸,如今看来,只怕赞美不够。

这就是我如此推崇备至孝宗帝朱佑樘的原因,在我的世界里,他就是千古一帝,执政者都应该以他为榜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