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母亲正好也想让刘雷雨去找陈济民看看。

  别看陈济民在陈家医馆只是个杂工,可他在这双峰村,哪怕是周边的几个村寨,一直是被尊称一声陈大夫的。

  毕竟村民穷苦,有个头疼脑热的哪里就舍得去县城里敲陈家医馆的大门啊。

  那里头一剂最便宜的止血散还要八十文呢。

  陈济民在医馆里偷学了这么多年,制药没学到,但各种草药的药性药理基本还是能说上一两句的。

  当年刘雷雨病得不行了,母亲杨氏不方便带她去县里医馆,都是求的陈济民给刘雷雨熬的药。

  陈济民独身一人生活在双峰村,他家老婆子早年因病去了。

  老陈膝下只有一个独子陈达,儿媳也走得早,只留下一个小孙女儿阿瑶。

  陈达后娶的老婆是县城里头开豆腐坊的,女方家境还算殷实,陈达对外说是娶妻,实则是招赘去了女方家里。

  这种情况,陈达的独生女儿倒不好跟着父亲去后母家生活了,因此小女娃就一直留在双峰村,跟爷爷陈济民一块过活。

  从前陈济民来给刘雷雨看病,阿瑶就是爷爷的小尾巴。

  小时候的刘雷雨病恹恹独自一人躺在破屋里,母亲忙碌生计,生活就像是她每日里喝下去的那一碗又一碗的汤药一样,苦的咽不下去。

  唯有阿瑶,她总是笑着的,脸颊上的小梨涡,漂亮的让刘雷雨只敢趁没人注意时偷偷摸摸看。

  她蹦蹦跳跳的跟着自家阿爷来,又欢欢喜喜的跟着阿爷走,有时她也会学着她爷爷的模样跟杨氏说话,声音又甜又脆:“雷雨哥哥有没有好一点了?”

  刘雷雨当然要快点好起来呀。

  老陈收了刘雷雨的止血草,他并没看出来这止血草有任何的不一样,也没检查出来刘雷雨身子有任何的不妥。

  不过他对自己的“医术”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劝杨氏,不放心的话还是要带刘雷雨去县城里医馆看看。

  晚间止血草卖了钱,往常老陈收其他村民的止血草,与村民一向是三七分账。

  可他给刘雷雨,却给了四成。

  这孩子也是他看着长大的,刘家当年的情况他也都看在眼里。

  他旁的忙也帮不上什么,只能在药钱上尽力了。

  刘雷雨从前没卖过草药,也不知道行价是多少,但杨氏是有数的,她数了数刘雷雨拿回来的钱串子,整整二十文钱,便将多出来的五文钱另外数出来,跟刘雷雨说了清楚。

  刘雷雨心中更加对陈爷爷充满感激。

  到了第二日,她便对母亲杨氏说了自己的打算。

  她的灵田,能种止血草,也能种旁的植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