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此时长向别时圆17(1 / 1)

离别才是人生常态,毕业了,李远在完成三辩后呆在学校等结果。面对离别,说实话,阮年年挺舍不得的,因为这个师父的确教会了自己很多生财之道和人生大道理。而且搏击社也曾经带给阮年年不少的资源和快乐时光。

好像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分别。婴儿时期,我们离开了母亲的身体。小学时期,我们与父母分别时间是一天,初中时期我们与父母的分别时期是一周,到了高中,我们的分别时期变成了一月,大学变成了一年。好像我们出生就是为了分别。

“别伤感,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李远这样安慰着阮年年。

“师父,毕业快乐。”看着身穿学士服的李远,阮年年羡慕极了。她羡慕的不是这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身份,她羡慕眼前的李远始终坚定自己想要什么。对于大学生而言,几万的月薪、失而复得的爱情。一切的一切,在他的身上看起来是那么地圆满。这大概是阮年年认识的所有人里,最让她羡慕嫉妒的一个人了。

阮年年最近发现一个新名词,叫阶段性朋友,打开手机,突然发现以前天天都恨不得呆在一起的朋友已经好久没联系了。打开聊天框,朋友说着她的日常,阮年年吐槽着她的生活,好像一切没变,好像一切又变了。她们曾经用特别关心彰显对方在自己列表里的不同,但是现在的好友结婚、生子,为生活奔波着,而阮年年为学业奔波着,好久都没有打开对方的聊天框。朋友说:“见一面吧,带上我的儿子。”阮年年想起来那个过年口吐芬芳的家伙,不禁脑袋疼了疼。但是她们约定这个周日见一面。

是的,见一面吧,与好久不见的朋友。是什么让阮年年产生了这个想法呢?或许是四年未见的朋友来A市考试的时候被分到了她们的另一个校区,第一时间联系了阮年年。而阮年年以最大的善意迎接她。她们在相见的那一刻,相视而笑,谈着近期发生的事,谈着自己的心事、自己前男友等等。她是阮年年和张舟远在一起、走到分手的见证者,是愿意听阮年年吐槽的好朋友。她说:“四年了,你没有啥变化哎!”是的,所有老友看到阮年年都这样说。

“我是什么样子的?”阮年年不禁好奇。

“脾气很好、很多事都不跟别人计较、朴素、大度、瘦瘦高高、待朋友好、忠诚、温柔、性子软。”朋友说着。

阮年年诧异道:“这是你眼中的我?”

“是的,但是,年年,性格软并不是一件好的事,你可以善良,可以不计较,但是你必须有自己的锋芒,你应该知道的,人善被人欺。而且好人做多了,你做一件坏事你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坏人做一件好事就会得到很多赞扬。”

“嗯,我知道,所以啊,我下定了决心,要改变,我希望下次见面,我会是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的女子,相信我,我可以的。”阮年年若有所思地说道。以前遵循原因论的阮年年觉得,改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过去的原因造就了现在的自己。但是现在追寻目的论的阮年年觉得,改变并不难,并且随时可以,是的,《被讨厌的勇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阮年年的心态,并且帮助她快速构建出自己的认知框架。

阮年年在翻看空间里说说图片的时候,曾经有这么一个好友,像极了张舟远,她曾无底线地包容阮年年。可是,后来呢,因为什么断了联系?阮年年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阮年年记得那段两人每天上下课一起、手拉手上厕所、睡觉一个被窝的亲密时光。

阶段性陪伴,其实快时代大多都是阶段性陪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只是某一时间、某一阶段会折叠、相交。阮年年曾经一直执着于结果,可是两个人,什么才是结果?结婚生子是结果还是相伴白头是结果?当下就是结果,是的当下就是结果。结婚,不负责任的人会在感情变淡时,面对生活的鸡毛,选择离婚。相伴白头,也总有一个人会先走。当下就是结果,过好每一天、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把时间划分到秒,用好它的每一个单位的意义。即使,生命到此截止,那也是有意义的一生。

阮年年曾坚守“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信念。她曾折服于明孝宗朱佑樘,在传说中后宫佳丽三千的封建王朝。朱佑樘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一生只娶了张皇后。她曾以为在这个一夫一妻制的社会,要比那个封建王朝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更加容易。

然而现实却是,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快餐式恋爱占据主导。很多男生在被养大的同时却没有被教导责任感。很多人心里,感情上头时“不顾一切”,而感情平淡时也“不顾一切。”他们喜欢安逸的生活,毕业后回到老家,在祖辈的庇护下靠着人际关系,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却始终不明白自己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他们二十多岁的年龄却有着十多岁孩子的心智。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就是往家里躲,面对对别人的伤害,堂而皇之地称:“关我屁事。”自以为潇潇洒洒,其实一点大局观和责任心都没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阮年年写了一本书,她希望通过写作来复盘,来构建,希望写的一切可以帮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她又多么希望,自己可以穿越回到12岁,一切重新开始,于是她把自己的理想世界寄托于书中。让小说里的主人公带她走完她希望走过的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