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血案1(2 / 2)

没人会在这个时候上赶着给永乐帝添堵,姚相站在群臣之首,上前一步说道:“陛下,今早永州急报,水患之事已得到缓解,想来是皇后娘娘为陛下诞下麟儿,感动了上苍,造福了百姓,三皇子实乃我礼朝之大幸啊。”

永乐帝听了姚相的话,喜上眉梢。本来还在为锦衣卫密报的杀人案忧心忡忡,虽暂且被压了下来,但消息总会不胫而走,想不到竟从姚相口中得到了天大的喜讯,实也幸也,解了现下燃眉之急。

裴知予垂眸不语,连眼皮都懒得抬起,只觉得可笑至极。永州水患一直是圣上心中的一根刺,派了多少人力物力都难以压制,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了进展,到底是姚相一直压着消息,盼着今日还是真托福于三皇子,真相到底如何,想来他心中明镜高悬。

裴知予实在无暇顾及这些,此刻,大堂之上,是否还会有人记得,六年前的今日,鲜衣怒马少年郎,就这样直直坠入血泊之中,再也没有醒来。

散了朝,裴知予刚想前往都尉府,永乐帝的御前大太监孙应泰在勤政殿前截住了想要离开的裴知予,示意他在此等候。

裴知予向孙应泰微微颔首,应了声,静静立在殿内一侧候着。

很快,永乐帝就出现在殿内的龙案前,他见裴知予真要行礼,赶紧拦住,挥退身边的人全部退下,说道:“昭明,昨日让你受累了,听说你一夜未歇?朕本不想再打搅你,但还是想听一听昨夜那起血案的具体情况。”

裴知予身子慢慢站直,听着永乐帝的话,微微一愣,说道:“陛下言重了,为陛下做事是臣下的本分,何来受累一说。昨日子时,王督公手下一名太监被割破喉咙,尸体被丢在觉春楼的雅间里”

永乐帝轻轻点了点头,又从手边抽出几张字条,递给裴知予说道:“这是今日指挥使郑彤呈上来的,凶手每杀一人,便会留下一个字……”

指尖用力的敲了几下桌角,继续说道:“朕想知道你的想法。”

裴知予听到这话,静静地站在龙案前,默不作声,思绪万千。

每一名死者被发现时,手里都握有一个纸团,合在一起正是建元帝三个字,直指此事与先帝,也就是永乐帝的亲哥哥有关系。

而死者三人皆是王督公的亲信,当年陷害了一批文臣武将,若是他们的后人或是亲信来报仇,也不足为奇。

裴知予思绪回笼,眼神看向手中的字条,沉声道:“之前臣一直认为凶手的目的是王督公以及他身后的党羽,可昨夜却将命案一事牵扯到了皇后娘娘与三皇子身上,想来陛下与前朝也在凶手的谋划之中。”

永乐帝眼神微动,低声道:“我登基不足三年,王高全的根基太深,现在还不到动他的时候,若真是从前他与建元帝联手迫害的朝臣之后前来复仇,倒是死有余辜,朕本想放之任之,让他们内斗。谁知凶手还想将这把火烧到朕与朝廷身上,那就不能放任不管了。朕准备全权交予你和郑彤去查,一定要将这幕后黑手水落石出。”

裴知予蹙着眉,声音有些艰难道:“臣谨遵陛下的吩咐,臣知晓陛下的苦衷,只是这王督公实在是权力滔天,您只是降了他一级,让他不再做掌印大太监,隐忍不发,实在不是上测。至于这幕后黑手,也是居心叵测,臣和郑指挥使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王督公王高全乃永乐帝兄长建元帝的掌印大太监,建元帝执政时昏庸无道,重用宦官,让王高全一步步扶摇直上,把持朝政,这样的事情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奇耻大辱。

建元帝醉心于声色犬马,寻求长生,终是被丹药毁了内里,建元十年驾崩于元坤宫内,他生前三个儿子均早夭,只能立下遗诏,立信王为帝,继承大统。

永乐帝就在一片动荡不安中即了位,年号归德,史称永乐帝。

“朕又何尝不知,当年兄长猝然离世,留下一堆烂摊子。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朕知道你恨,朕又何尝不是。只是现在朝廷风雨飘摇,可用之人,可信之人甚少。昭明,朕选择隐忍不发,只为留待来日。天色不早了,早些回去吧。虽说有些迟了,记得替朕给他上一炷香。”永乐帝面色凝重,长长叹了一口气。

裴知予还以为圣上已经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未曾想他其实心里一直惦念着,神色不禁有些动容道:“上香之事,臣一定替陛下办妥。臣先告退了。”

看着裴知予的身影消失在勤政殿门口,永乐帝的脸也跟着垮了下来。

“康柏,若你在天有灵,也不知会不会怪朕这么安排。也替朕好好看一看,这天下在朕手上,有没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裴知予出了宫门,接过福三递来的银灰色披风,系在身上。他并未直接回府,骑着马朝京郊奔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