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调查怪病,斗智周旋【续二】12(1 / 2)

{萧遥}

(接续)与刘乐分开后,吴铭打的赶往禅山市南水区白石村委会石坑村,打探当地怪病患者舒立豪的家。他已经晓得舒立豪住在禅山市人民医院,计划从外围开始触摸他发病的缘故,逐步弄清了大致外围,最后“进攻”他。假如见不到他,则询问他的家人或亲戚了解其病况。

对于是次调查广南省怪病,吴铭记者已经策划好采访的思路与突破路径。并且,将随着采访实际情形进行相应的调整,逼近真相。

途中,道路两旁掠过一方方的鱼塘,塘基上是密密的桑树、甘蔗。放眼打量,一片一片的鱼塘星罗棋布,隔着青翠的桑树和农田,一望无垠的桑基鱼塘构成嶂南农业的美丽风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鱼塘的水面波光潋滟,塘中的供氧机不停转动轮子,掀起雾气朦朦的水花,偶有草鱼跃然水面,煞是鲜活。“塘里鱼儿肥,基上桑林绿”,好一副塘里水欢鱼跃、塘基桑果累累的画面。

禅山市作为华国桑基鱼塘的摇篮,是桑基鱼塘规模最大、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地区。从上世纪20年代盛时达100万多亩,约占玉三角桑基鱼塘一半,生丝产业发达,城乡到处可见的厂家通过水运将产品输往省会越州市,再加工出口海外。想当年,禅山市可谓全民皆桑,华国无一地区可比。“又见春风化雨时,瑶台一别未言痴。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话说从前,禅山市财富占了广南省很大的比重,老话说嶂南地区一半银子在禅山。

眼前的景象,即是吴铭从高中地理课本学到的桑基鱼塘模式。此种生产模式,由玉三角地区民众在漫长的农业劳作中,秉承古人的智慧,逐渐学会了与洪水共处、循环利用生态而发展的嶂南农业。它见证了玉三角广纱甲天下的历史,历经风雨洗礼,愈发更具光华。

长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约莫35分钟车程,吴铭记者到了石坑村。藏踪蹑迹,悄无声息。这是一个依山傍河的村庄,充满嶂南风物特征的气息。蜿蜒流过村庄的河边,榕树丛生,枝叶茂密,垂下长长而发达的须根,四五个村民在清凉的树荫下聊天拉家常。河的对岸,则是一方方鱼塘,在骄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吴铭走到村民们的旁边,听不懂他们的“鸟语花香”,只得开国语腔:“大家好!请问,舒立豪家怎么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起身,张口打算回答,忽然被约莫六十出头的老头瞪了一眼,迅速闭嘴。刚才聊得热火朝天的村民们,一下子安静下来,各个板着脸盯着吴铭。有的还皱着眉头,防备着贼似的,微微警惕。老头说着方言,盘问了一句。吴铭听不懂,露出迷惑不解的表情。那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瞧出了,翻译:“你,是干嘛的?”并解释到,我们这边老年人很多不会讲国语,你别意外啊。瞬间,吴铭纳闷起来,我是不速之客,却并非贼头贼脑,村民们防着我干嘛呢?转念换位思考,他就想通了。陌生人忽然打听一个村民家,村里人当然警惕呀。电光石闪一刹那,他灵机一动:“我是舒立豪的外省远方亲戚,父母听说他病得厉害,特意叫我过来探望。我与他没走动过,不晓得他家住在哪?要不是父母特别叮嘱,我都不晓得怎么来村里。麻烦各位告知,多谢。”

听了吴铭自报家门,有的村民围上来接茬,七嘴八舌:“你没打舒立豪的手机吗?”“你怎么不去医院探视?”

“打了,没接。”“走的急,我不好意思空手去医院。所以,先来家里找他家人,商量着一起去。”

“他家里人呢?”

“来得匆忙,我没问爸妈。”

于是,有村民吐槽:“后生仔办事毛躁,不牢靠。”

吴铭只有故作尴尬,脸色涨红;“你批评得对头,我太急了。”仍然不忘为自己辩解,“我父母催得急,我从外省飞来,从省城越州打的,一路问过来的。”

“小伙子嘴上没毛,你呀大虾头。”一个四十多的妇女宽慰他,“我们村房屋建得没规划好,不是排排行。没人带路,你一下子找不到舒立豪的家,他家住得有点偏。舒立豪都传染了家人和亲戚,家里现在可能没人。”闻之,吴铭窃喜,从群众中无意中确证舒立豪不只是他一个人染怪病。他面不改色,依然一副着急问路的样子。还是那个三十多岁男子,热情接话:“没关系,我带你去,认他的家门。”

从河边榕树下,俩人走入一条巷子,穿行在几道奇拐八弯的村路。吴铭问男子叫啥名字?对方答,你叫我阿雄就好,也问吴铭的姓名。吴铭不想先暴露身份影响调查采访,于是告诉他叫阿明。俩人互相留了手机号码,便于再联络。阿雄说,舒立豪传染了老婆,幸好儿子没事,他还传染了姨妈一家三口。“5个人感染了,太快。”吴铭惊讶。

阿雄引路,吴铭十分钟左右来到石坑村另一头山脚下的一栋洋房。可是,铁将军把门。吴铭扑了场空,白忙乎。不过没白来,无意中打听到关于病人舒立豪的一些外围信息。

“雄哥,谢谢你带路!我走了。”

“不客气!阿明,再来村里的话,打我手机。”

“OK!”

阿雄送吴铭到村头,便回去。吴铭打算拦的士去禅山市人民医院,可是在马路上等了半个钟连个的士的影子都不见。

路口,4个挂外地牌照的摩的佬在等生意。瞧吴铭等不到车,他们便开口拉客。开头,他们见吴铭没反应,便明白他听不懂方言,改说国语。他们不外乎说,靓仔,这里没的士,你不用等啦。你去市区哪里?我送你去。吴铭估计等的士无望,于是讲价,选了一个面相憨厚的摩的佬。从南水区石坑村去禅山市区进城主干道路口,吴铭搭摩托车花了35分钟。

在主干道,他打的去禅山市人民医院。一路上花红草绿,洋紫荆花开得正艳,榕树、木棉树仿佛仪仗队似的,整齐站大路边、水流畔。他看见街道上车水马龙,有的靓女居然穿着裙,商城进出客如云来。隆冬还是和煦的暖阳,比起首都京西市忒舒爽。大约26分钟,到达嶂南大道南右边的禅山市人民医院。

从主干道左边下车,吴铭隔着马路远望禅山市人民医院。一组建筑群,占地面积不小,的确宏大。瞥了一分钟,门诊部大门,病患进出不断,好像赶集一样几乎没停。他看见旁边一个报刊亭,过去买了一张禅山市地图。吴铭有个生活习惯,到了一个城市必定买本地地图,熟悉当地的地理方位和交通条件,做到采访出行心里有数。

穿过地下通道,走二十多米,吴铭记者进入高大气派的禅山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大楼。门诊大堂人头挤挤,和往常看病一样,没有防范传染病区划设置等举措。他穿过长长的走廊,直奔后头的住院部。哪知道,门诊大楼的后面是一个小广场,周围几幢大楼不是并排的,而是由迷宫似的小路通向不同的楼栋。一时之间,站在小广场的吴铭搞不清往哪边走。于是,他回到门诊部后门,问一名路过的护士,“你好!请问,住院部呼吸科怎么走?”她笑笑,向右指:“我们医院住院部号多栋楼,确实不好走对路。呼吸科在8栋13层,你往右拐,后面第二座大厦。”“多谢!”

到13层呼吸科住院区,吴铭记者出拥挤的电梯,正走入住院区。忽然,大门口一个保安拦住他,问:先生,你去探望谁?

“我去探看18床的亲戚舒立豪。”

“你来晚了——”

吴铭一惊,急忙打断,“他死了?”

“你别紧张,自己吓自己。他转去ICU病房了。”

他才不信保安的话,继续向前走。正对着门口的护士站,两个护士在值班,看到吴铭闯进来,紧急喊住:“这位先生,留步。我们呼吸科住院层已经已经消毒,无关人员不要进来。舒立豪确实转去你到那边去瞧瞧。不过,我估计你探视不成。”

经护士这么一说,吴铭方才感到这层楼几乎没病人家属走动。刚才,只有自己一人出13层电梯。“你好!那能不能让我看下18号病床?”

“不行!我们已经消毒,外人不要进来,即使你戴了口罩。”

“他上个礼拜转去那边病房,其他4个亲戚也转过去了。18号床已经空了,没啥好看的。快走!”

“ 住院部,在哪一层?”

“10楼”

“谢谢!”

步入电梯时,吴铭偷偷用相机抓拍了呼吸科住院区大门即景。赶往10层,准备步入ICU住院区。一走出电梯,他感到这层住院区与其它层住院层格外不同,门口两个保安守着。他刚走去护士站,同样被保安拦着问话。吴铭依旧说探望远房亲戚舒立豪等5个病人,对方说现在不是探视时间。况且,这几个病人,我们医院禁止外人接触,所以你还是等亲戚们好转到普通病房时再来探望吧。吴铭不甘心,远远打量护士站,求助:“护士,我能不能隔着玻璃探视?”“不行!领导有规定,不许无关人员探视舒立豪和他的亲戚们。”

他离开ICU住院区的时候,悄悄拍了实况。即使见不到怪病患者舒立豪,吴铭觉得不能白来禅山市人民医院,决定单刀赴会接触院方,先去宣传科约访。

吴铭返回门诊部,按楼层分布图找到宣传科。他踏进宣传科,看到室内两个戴口罩的人员,开门见山:”上午好!我是首都《京西信报》记者,来咱们医院了解病患舒立豪及其亲戚一共5人的病况。所以,请宣传科找相关领导介绍情况。”

“咦,你是哪里的记者?不是我们市的,也不是省里的?”一个男士好奇问。

吴铭强调:“首都《京西信报》。”

“谁派你来的?”对方盘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