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章 忆RARS疫情:心悸,后怕3(1 / 2)

【萧遥】

吴铭好不容易合上眼,惚惚睡去,迷迷蒙蒙出了神,一路跌跌撞撞,趔趄向前。在昏暗中,他的脚步变得悠悠荡荡,飘到半空中。忽然,他向下一瞧,清晰地看见一幕车水马龙的都市场景。在一座阳光暖洋洋的大城市闹市街道,一个小伙子在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的公交车里,使劲从裤兜里掏出手机准备接听。他从人缝里艰难地转个身,露出半张脸。吴铭忒诧异,这个年轻人咋这么熟悉,是谁呀?猛地想起,小伙子就是自己啊。怎么回事呢?继续看,拍了下脑袋,那不是自己于15年前平常的一天在首都京西市去上班吗?

为何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看不清岁月,抹不去往昔。逝者如斯夫,往事只能回味。在长年来去匆匆、风尘仆仆的媒体职场里,吴铭没空回忆昔时。而今,他要好好打量15年前的京城岁月。

再回首,让吴铭后怕的的疫情岁月,仿佛电影画面往回倒放,从当年11月25日上班途中接听手机的那一刻。

那天,轮到吴铭去《京西信报》值班报料热线采访工作,所以他必须在上午9点之前赶到报社。否则,他作为记者不用早上回报社上班,毕竟他不是白班编辑。

已入行4年的吴铭是突发记者,除了轮休和节假日,天天在奔忙中采访突发新闻,包括但不限于凶杀、火灾、自尽、绑架、投毒、盗窃、交通等日常意外。好像灰姑娘穿上红舞鞋,他急匆匆的日子再也停不下来,没机会仔细观照报社新闻部的运作模式。以前,吴铭站在拥挤的公交车站里,兜兜转转去报社的大概45分钟路上,一般会带耳机听英语广播或盘算当天将要采访的事儿。然而,这一天,他心血来潮,盘点起报社新闻部门怎样日复一日运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传媒业外人士通常并不了解报社新闻部的运作情况,比如日报。

实际上,新闻部人员,分为记者和编辑两部分——

一般来说,按层级标准,记者分成普通记者、资深记者和报社首席记者等编;辑则分成责任编辑、部门主任编辑、副总编、总编辑等。

按上班时间标准,记者中的突发/机动记者分成白班记者和夜班记者,其他记者都是白班记者;编辑,则分成白班编辑和夜班编辑。

按业务重要标准,记者分别普通记者和深度记者,深度记者包括记者里的王牌——调查记者;编辑,则分别普通编辑和深度编辑。 按业务范围标准,记者分为跑线(意指党政部门与商业公司)记者和社会(领域)记者;编辑分为新闻编辑、副刊编辑和专刊编辑。

有的报社分得更细,记者还分部门首席记者;编辑还网络编辑,报社倘若自办网站。无论记者编辑怎样划分,大家的手机都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避免报社有事联系不畅。

其中,突发记者辛苦,不过很能锻炼现场采访能力。只要报社报料热线人员接到外界报料,及时记录并汇报给热线部门主任,由后者迅速判断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热线部门主任倘若把握不准,报值班编委决定,甚至编委会讨论定夺。如果值得报道,倘若是发生在全市领域,则派轮值的突发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倘若是国内或国际的料材,则转给国内部、深度部或国际部,由后者派本部门记者去国内或国外深入采访。

尤其,夜班突发记者特别累,有时能够捕捉到惊天猛料,轰动政坛。有一年,华国中央办公厅主任令狐发达的独生子(走后门读京西大学,化名上学)带两半裸女,深夜在首都京西市飚车死亡。都市报《京西信报》夜班突发记者,接料赶到现场采访,但令狐发达擅自动用武警封锁现场。该报社第一时间于凌晨发了新媒体文章,石破天惊,迅速引起全社会热议,却遽然遭遇“河蟹”然而,吃瓜群众在网络扒出令狐发达生活糜烂,滥搞男女关系,暗中生了数个私生子;而且极其**,贪污受贿天文数字赃款。于是惊动□□,令狐发达不久落马,连带妻子和小舅子被抓。其倒台速度,创造了华国**官员的历史纪录。

对于令狐发达案,华国中央□□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令狐发达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令狐发达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经查,令狐发达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利用职务便利为多人谋取利益,本人或通过家人收受巨额贿赂;违纪违法获取党和国家大量核心机密;严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本人及其妻收受他人钱物,为其妻经营活动谋取利益;与多名女性通奸,进行权色交易;对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力敛财牟利负有重要责任。调查中还发现令狐发达其它涉嫌犯罪线索。案发第二年,令狐发达以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令狐发达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深度新闻部,是报社新闻部的飞虎队。它出品重磅的调查报道等深度新闻,既为本报社在国内媒体界处于不败之地立下汗马功劳,也为树立本报社的金字品牌而居功至伟,而且能够迅速拉动报社广告部的商务经营,促进新闻与广告良性互动。深度新闻的采写成本高昂,因为记者必须国内外出差,至少一周;记者采写必须稳健、扎实,否则,一个关键或重要细节不慎的深度产品出版,容易被报道对象(往往是监督对象)告上法庭吃官司,赔偿不菲。更厉害的是,深度记者采访,有时甚至会意外遭遇□□和公权人士(机构)等采访对象发出生命恫吓等高风险。 一篇深度报道出炉,不出所料的话必然触发巨大的社会反响,乃至上达天听,具有推动国家进步的历史意义。例如,南国都城报独家曝光《被收容者孙向强之死》,最终令华国政府紧急废除了恶贯满盈的收容制。其间有一幕插曲,令人沉思。南国都城报独家新闻横空出世,震惊华国引。一石激起千重浪,起各界人士义愤填膺抨击罪恶滔天的收容制。接着,许立远等京西大学3名法学博士和贺慕槐等华国5位法学教授不约而同,先后上书全国□□会,急不可待欲叫醒“睡美人”华国宪法,要求后者审查违宪的收容制。他们估计耗时很久,没想到全国□□会还没启动违宪审查,华国政府遽然公告废除收容制。其行政动作之疾速,大大出乎这八位法学人士意料。

因此,平常报社养不起深度新闻部,即使明白深度新闻是报社新闻的拳头产品。华国的媒体环境变得逼仄,深度新闻部很大可能被裁撤,调查记者们往往无奈失业或转行,令传媒界越来越失去公共监督工具的禀性,徒叹奈何......

忍不住抱怨,华国不配拥有调查记者!

吴铭思考了包括调查记者在内的深度记者之重要性,觉得有必要留意容易忽略的夜班编辑。夜班编辑是报社里的夜行军,在每一个夜晚默默“加工烹饪”,保证报社的新闻产品第二天准时出街。

每当夜幕降临、路灯亮起的时候,报社大楼灯火通明。此时正是外界不知晓、热火朝天的“夜之黑”,夜班媒体人在编辑作业。有数据显示,晚上20:00至凌晨04:00是夜班媒体人工作的高峰时段。缘于夜班造成生物钟颠倒,长期上夜班的夜班媒体人“倒在”岗位上的新闻屡见不鲜。

在华国,互联网时代的夜班编辑上班不外乎一种模式。普通的夜班编辑,每日下午16:00上班,夏令时16:30,次日凌晨02:00下班;高级夜班编辑(包括部门主任、值班编委等),必须到04:00下班。到了报社,先用指纹打卡。在编稿之前,夜班编辑的主要工作形态,大致为:通过互联网、报社内部网浏览门户网站、论坛、社交媒体工具、兄弟媒体等前一天或当天上午的新闻、处理记者稿件、收相关通讯社稿、联系包括上司等外界。大约半个钟后,报社编辑部开第一次选题会,集体讨论今天的新闻报道优缺点,以及有无重大漏报;夜班编辑们纷纷汇报自己和相关记者的新闻选题,由值班编委拍板决定记者执行采访具体的选题。

第一次选题会结束,夜班编辑会和负责的记者派发新闻选题、沟通前一天决定的采访进度、指导记者要不要调整采访方向和有没有采访困难和采访中是否遭遇危险以便及时报告报社编委会等高层解决等事宜。

到了傍晚18:00,报社编辑部开第二次选题会。夜班编辑汇报记者采访进展、收稿情形、重大稿件延迟交稿或补充新闻选题,以及提前知会一些记者已上报的次日选题等事宜。到了18:30,记者截稿,倘若重要稿件则延缓到22:00(例外

20:00,夜班编辑进入紧张且亢奋的编稿排版流程环节,报社新闻人气超高。记者稿件如果准时交稿(否则,根据报社编辑记者考评标准罚款),夜班编辑能提前编稿。以《南国都城报》打比方,每个夜班编辑负责一个版,能力强者能负责两版。为了保证签版准时,夜班编辑干活分秒必争。大家编稿、排版、出样、送校,忙得一路小跑做事。一篇记者稿件要成为第二天出版的新闻报道,必须经过责任编辑、部门主任编辑与值班编委3道关,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准确,不出各种错误。夜班编辑与美编合作排版,更是和时间比赛,争取把版式整得出彩。

不同领域新闻版面的签版时间不同,值班编委一批批签发,比如体育版面是第二天凌晨除非有特别重要的缘故,各领域新闻版面一定不能晚签,防止拖延报纸印刷,进而影响报社发行。

为了新闻工作,夜班编辑比媒体其它工种付出很多,包括身体健康、家庭生活等。长期上夜班,编辑的健康与生活形成两早两晚、一增一减状况,即早衰早病、晚婚晚育、体重增,精神减。夜班编辑工作,使得生物钟长期颠倒和压力超负荷,都对健康构成了威胁。报社的胖子或廋人往往是做夜班的,都存在着“三高”、肥胖症、失眠症等亚健康状态。

在媒体界,记者和编辑是相辅相成的新闻工作者。记者采访,首先需要向报社汇报新闻选题。大致流程,是:记者提供新闻选题,经编辑在编辑会汇报通过后,方能执行采访;或者编辑按编辑会要求向记者分派新闻选题,记者执行采访。记者报道是职务行为,依法不得做有偿采写;编辑不得无故毙稿,反之必须向记者解释正当的理由。在记者采访当中,责任编辑必须不定时与记者交流,沟通采访进展、困难和适当调整采访方向、指点写稿的结构和文本风格等信息,共同努力推出优质的新闻报道。

二者如果通力合作,能够相互成就,成长为名记名编。一纸风行华国的《南国周末》,号称华国传媒界的黄埔军校,在江艺萍主编时代,培养出第一代黄金调查记者和闻名全国的名编,成为华国新闻史的一段佳话。经典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间”“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口口相传,成为华国媒体界的传奇。

......

在公交车里,吴铭继续沉思,突然手机铃声响起。他刚刚按下手机的接听键,还没贴近耳朵,一句响亮又熟悉的声音就直冲出来,震得耳朵有点嗡嗡响:“阿铭,你买了板绿根和64消毒液吗?”他瞬间懵逼,但听出了对方是在广南省开放先锋——明德县工作的大学室友、铁哥们李旷东。在快挤成纸片、噪杂的公交车里,吴铭无意中提高了音量,问:“旷东,板绿根是啥玩意?买64消毒液干嘛?”他竟然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板绿根,是不是呆瓜一枚?其实不能吐槽吴铭。他素来健壮,自上燕清大学起,一年到头难得看一次看医生,也不关心医药,自然就不晓得板绿根。

“哥们,看来你没买板绿根和64消毒液,快点买,否则来不及了。我们这里市民都抢疯了,连省会越州市都快抢购一空。”

“为什么?!”

“我也不清楚,先不跟你详聊。我知道得晚了些,昨天才到附近要点抢到一盒板绿根和一瓶64让消毒液,老婆早上催我一定还要买。不说了,我在开车,拜拜。”

吴铭被好兄弟急躁躁撇下,愣愣地。李旷东打来没头没脑的长途话,搞得他丈二金刚摸不着头,但好奇心起。

广南省居民,究竟为何疯狂抢购板绿根和64消毒液?带着满腹狐疑,吴铭走入京西信报社,轮值报料热线,待命采访。

迈进报业集团大厦第八层的大通间办公室,坐到自己的格子间座位,打开电脑,一瞧另外两个轮值热线报道的突发同事,刚刚进来他们3名记者和3个报料热线人员,分别接夜班同事们的班,开始执行全天的报料采访。

那时候,首都诸报社纷纷开设有奖报料热线,使得突发记者数量猛增。有的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报假料的也不少,各家报社对此已经司空见惯,当作见常便饭。偶尔部门主任甄别不准,让突发记者白跑一场采访。当事记者不会怪上司,毕竟对方不时故意的。

《京西信报》是首都最畅销的市场化日报,每天报料数不胜数,但有新闻价值的并不多。如果报料热线值得报道的新闻线索太多,三个值班的突发记者跑不过来,那么热线部门主任就会调派部门当日在办公室没活的记者,如果还不够则协调其它新闻部门的空闲记者支援。那天上午,部门主任判断了两条报料线索,先后派出两个突发记者,由后者自行向摄影部轮值领导口头申请派摄影记者一起出动。

吴铭做了四年突发记者,按业内的不成文行规,发展了一些专门提供社会新闻线索的各界人士当线人。就像热门剧《狂飙》的卖鱼佬高启强自称是警方的线人一样,传媒行业存在线人太平常。为什么有人愿意当报社的线人?因为报料有奖:倘若新闻线索被报社报道,线人能够获得报社50——20000元报料奖。吴铭和线人们的关系正常,每季度和靠谱的线人约次餐聚、唱K,笼络感情,便于多出好稿多出成绩。

10:50,吴铭还在搜索新闻线索的时候,部门主任姜峰叫他去跑一单新闻,虽然不是突发。

“吴铭,热线小吴汇报了一条报料,我觉得要好好报道,你采访很有经验,合适。“

”主任,你强调好好报,什么料这么牛?“

”别贫嘴。你看看,“姜主任递过来,一条热线人员登记的报料梗概,”你不要仅仅采访报料人,一定要采访其他相关人员,加以核实。你采访中如果遇到困难,及时打电话给我。看完后,就打的出发。“

主任叮嘱得紧,究竟啥料?吴铭嘀咕着,拿着报料条回到座位。

他细看了报料条,倒吸了口气。泥马,咋那么惨?!平复愤怒的情绪,他用座机拨通报料条上的手机号,语气平缓:“你好!请问是刘家栋先生吗?”

吴铭一接通手机就说“你好!”,可是大有讲究的。想当初,他入职报社培训,培训老师上第一堂课不久问新丁们,你如果联系采访是不是先“喂”一声过去?大家都答是呀,立马遭到培训老师批评。”你们太不礼貌了,记者代表者报社的脸面,你一声喂,就给对方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误解报社行事粗鄙、无礼,应该用礼貌用语‘你好’,展现我们报社彬彬有礼的形象。同时不用‘您好’,因为记者是无冕之王,平视任何采访对象,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记住!“这个专业培训细节,首先叫记者生力军们学到了与人交际的小窍门。毕竟,记者工作是与人打交道,而非当宅男。

“是。你、你是哪位?“对方迟疑应答。

”我是《京西信报》记者,我们报社收到了你的报料,派我过来采访。你在事发现场等待,我打的过来,大概半个钟,到了我会给你打手机。”他报出手机号,叫对方记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