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卖粪的不是一般人5(2 / 2)

“买肥水!”

“哦哦!”徐银莲语气一顿,心里十分诧异,村里没这一位人物呀。

“我是新搬到刘家庄的!”采小娘行一礼。

“我知道了,你是新搬来的崔家媳妇吧!倒是称呼错了,应该叫一声小娘子!”

采小兰眼色一闪,小村子虽然闭塞,但内部信息流通地非常快。才搬过来三五天,就被人家弄清楚里家里人物关系。

“你们家一共买了四亩地,三亩旱田,买的村东刘老三家的,刘老三去年刚买过肥水,堆肥的花,两年一回就行了。而那一亩水田,是村东刘根明家的,他们家堆肥在前年,今年确实要再追一下。不过水田的肥水可要比旱田贵一些呀。不过我们一车水田肥水,要二百钱。一车够十亩田用,就收你二十钱!”

采小娘只报了一下来历,徐银莲夸夸一阵细说。那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她知道,“还价”两字,还是免开尊口吧。

“请问……”

“水田的肥水,主要原料是草根木根等沤出来的浆,你若想自家准备,赶不上的。”

“我是想问,现在是什么年代?”采小兰自打恢复意识以来,多少次想从旁侧记,跟崔母等人打探所处时代,都没找到好机会。只是依据人们的穿着打扮,猜测隋唐宋左右。

徐银莲惊讶地看了眼采小娘,“倒是低估了小娘子,现在贞观三年!”

采小兰这个问题,若是问村里的一般人,倒还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在大唐,能做生意的人,都不是一般人,起码要能与子城的人说得上话。

“谢谢,这是二十钱!”采小兰若有所思,原来是唐,还是贞观盛世。

“小娘子初来乍到,我给个面子,收你十五钱罢了!”

在徐银莲眼里,眼光能放到朝代年岁上的,都不是蠢人。给聪明人一点小小的面子,永远是利大于弊的。

……

“原来是唐,怪不得,怪不得——”采小兰从院子里出来,嘴里一直念叨。

“怎么样?”

崔卢氏一问才让她回神。

“阿姑,150文是十亩地的价钱,钱我已经给了!”

返家一路,采小兰用谁也听不到的声音念念有词:“大唐贞观三年,租庸调治下,百姓每丁均田百亩,其中二十亩是业田,为何我婆家只有四亩?”

“按照唐朝的生产力,旱田每亩均产粟米21斗左右,大唐粟米价格在9钱一斗,40税1,100亩地,一次性收入约18000钱,也就是18贯。粟米一年两熟,一年一丁入36贯。月入三千钱。就这个收入水平,原身的亲爸亲妈就给了100钱?”

“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呀!”采小娘搞不懂。她还以为这个朝代大家都是这个穷苦水平。亲爸给了100钱就绝了父女情。没想到,只是她一家如此。

她也明白了为什么地价那么贵,完全是官府为了限制买卖。贞观三年,正是政治清明之际。

“该死,三亩旱田收63斗,一亩水田收27斗,加起来一共才90斗。一个壮丁口粮月6斗,敞开来吃,一年要吃72斗。崔薄言也不做事,不消耗体力,算半个壮丁,崔卢氏、冬平、我加起来不能超过一个壮丁的食量,不然根本不够吃!”

一通心算,采小兰发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地里产出,根本不够他们一家人吃的。更何况,还要交税。

能算这一笔账,完全是采小兰上课认真学习的结果。在唐代史选修这一门课上,老教授就带着大家查找资料算过初唐的一些具体数据。

“阿姑!”

采小兰喊停了走在前面的崔卢氏。

“我们家的一百亩地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