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1(1 / 2)

庆和十二年春,赵文帝于皇城寝宫之中驾崩。

新帝登基,改年号为“崇裕”。

崇裕皇帝重用亲信叶清许,大力鼓励他所提倡的变法革新。

然而以丞相宋温丞为首的“守成派”,一直以来对“变法”颇有微词。

以为此举过于激进,若是落实不当,恐伤国之根本。

崇裕四年

宣武大殿之中,坐在龙椅上的男人头戴旒冠,身着一身明黄色龙袍,此人正是天晋国国君崇裕皇帝。

他一手拨动着手中朱红色玛瑙珠串,另一只手握着龙椅把手。

旒冠前垂下的珠串挡住了年轻帝王冷然肃杀的视线。

大殿之中,文武百官站在两列,百官们抱着手中朝笏,垂着头大气不敢出。

殿中央跪着的髦老官员正是丞相宋温丞,他身着紫色绣禽官袍,斑白长发齐整地用一白玉发冠束于头顶。

这位清瘦老官员伏跪在地,眼皮因为上了年纪而松弛,双眼噙泪。

“叶清许此举,必将造成局势动荡,届时若是外敌与内乱两相夹击,届时百姓怎么办,陛下又该怎么办?”

老丞相说完话后挺直了原本弯着的背脊,脖颈上青筋随着深深呼吸而愈发触目惊心。

他下定了决心般闭上眼,泪水划过苍老松弛的皮肤,再次弯下腰杆朝高处男人磕头不起。

“请陛下收回成命,叶清许此举变法万万不可实施!”

半晌,座上青年帝王面色阴沉,握着珠串的手暴起血管,冷笑着朝座下跪着的人道:

“我看宋老丞相不是对叶大人有意见,是对朕有意见,既然如此,宋老丞相不如免官在家,时时为先帝祈福才好。”

崇裕皇帝说罢从龙椅上起身,出气一般用力拂袖,大跨步从侧门离开。

他说出的话传遍了整个大殿,清晰地传进殿中每位官员的耳中。

“传旨下去,宋丞相年事已高,该颐养天年了。”

皇上跟前的张公公怀抱着拂尘,站在高台之上宣告退朝,公公站在高处,无奈地摇摇头,眼神怜悯地看着这位宋老丞相。

昔日万人之上的人,此时红着眼眶跪在地上,颤抖着嘴唇。

百官们听到退朝之后,结着伴有些心有余悸地出了殿门。

几名官员围到了宋温丞跟前来,他们都是或曾经是宋丞相门下学生,合力将宋温丞从地上扶起来。

“老师。“

身着一身绿色朝服的年轻官员红了眼眶。

任谁能眼睁睁看着恩师如此鞠躬尽瘁却讨不得好,心里不觉得难受?

宋老丞相掏出随身的棉帕擦擦眼泪,欣慰骄傲地打量着自己的学生,又抬手将他们一个一个地轻轻推走。

眼神难得如此柔和,带有几分普通老者的慈祥语气开口:

“别让老师连累你们,快走吧。”

几个早已成家立业的官员倒是如孩子一般抹着眼泪,耽搁了许久才转身离开。

步步回望着这位老丞相,无奈又心酸地踏出了殿门。

所有人都离开之后,宋温丞眼含着一腔热泪,轻缓移动着步子,一身紫色官袍折射出锦缎明亮的光泽。

他清亮闪烁的眼眸看着殿中的陈设梁柱,眼中热切地似是将眼前景物刻到心里。

良久,这位纵横朝堂数十年,外人眼中身居高位的老丞相,没了往日健硕的步子。

好像这才符合他的年龄一般,一步一步朝着殿外离开。

宋温丞跨出了宣武殿,在殿外见到同样一身紫色朝服的中年男人。

此人正是如今的首辅大人叶清许。

宋温丞抬脚经过他,听到一声久违的“老师”时,顿了下脚步,却再没有停留地朝着宫外走去。

理念不同,注定要形同陌路。

叶清许抬起头看着鹤发老人的背影,眼底有些无措,闪烁着一抹晶亮。

一直等到那抹身影消失在宫门处时,叶清许仍然失落地站在殿外,眨着眼睛抬头望着天。

叶清许回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刚中秀才,当时在城中偶遇宋温丞。

儒雅清俊的丞相坐在马车内,掀开了帘子亲切叮嘱自己要当一个好官。

记忆里的那人如今已是垂垂老矣。

城墙之上,身着明黄色龙袍的男人负手而立。

“宋老丞相一生为国,只是太过守旧。“

望着城墙之下的老丞相,年轻帝王眼里隐隐露出惋惜,然而更多的是他眼底不改的坚毅。

变法必须实行,阻挡者便留不得。

皇帝身旁的侍卫从前隐隐有所耳闻,那两位大人从前是师徒关系。

叶大人能有今日地位,离不开宋丞相的赏识。

一位是永和时期的状元郎,一位是嘉庆年间的状元郎,两人是本朝百年间唯二连中三元的状元郎。

走到如今这般,也着实令人遗憾。

宋老丞相摘下了乌纱帽后,放下了一生荣辱,很快举家回了江南。

却不幸在途中逝世。

皇城之中帝王得到消息之后沉默良久,罢朝三日给足了老丞相清廉一生的名声。

这一年,崇裕皇帝改年号为“永升”

永升三年,阳春三月初,江南城郊外一处旷野绿草如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